首页 旅游资讯 线路攻略 景点大全 国内游 境外游 美食特产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2023-11-13 来源:锐游网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推荐给朋友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目录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指导思想

公民应当具备的科学学/广义科学观素质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数学科学基本素质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自然科学基本素质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生命科学基本素质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社会科学基本素质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思维科学基本素质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哲学科学基本素质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工程技术基本素质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发展学/科学发展观素质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CHINESE CITIZENS SCIENCE QUALITY BENCHMARK

当今时代已经充分显示了恩格斯130年前在《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中的预言“未来的、不再为这些困难和障碍所妨碍的历史时期,将有空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成果”。“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各国迎接21世纪全球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挑战的重要举措,编制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配套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已经成为国内外同行十分瞩目的大事。

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指导思想

从理念上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应当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具有广阔视域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为指导,应当充分借鉴美国“2061计划”为先导的发达国家科学素质教育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应当认同世纪之交的“首届世界科学大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社会最新倡导的广义科学观念。从结构上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内容应当包括科学学(广义科学观)素质、数学科学素质、自然科学素质、生命科学素质、社会科学素质、思维科学素质、哲学科学素质、工程技术素质和发展学(科学发展观)素质。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先后都从不同角度强调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科教兴国,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在内”。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专门探讨了科学视域问题,

并做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明确结论。他在《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即《反杜林论》)中详细探讨了宇宙大系统的一级子系统及其对应的具体科学大部类划分,也明确了数学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与哲学的联系和区别。他不仅探讨了基础科学的大部类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也探讨了基础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中介——工程技术,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社会”命题。“环境与发展”即“发展观”问题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关注的对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把整个宇宙的历史解析为“自然发展史”、“有机界的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和“思维的发展史”。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以“我们的宇宙岛”——银河系起源为开端,叙述了自然、生命、社会与思维四大系统的相继产生、发展历程,以及相互之间的依存与未来趋势问题。马克思甚至使用了当代科学发展观的语言来预测未来社会:“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既然马克思主义已经确定了科学范畴的外延,就不难理解江泽民关于“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的论断;既然科学本质已经抽象和概括出来,“科学是什么”也就不难回答:科学是人类用严谨的探索手段和论证方法进行的高级社会实践活动,是求实创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它既可以表现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创意和决策,也可以表现为有效的物质工具、产品和制度。从学科角度看,科学包括研究特殊规律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研究普通规律的哲学和数学,还包括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部门工程技术、协调人类活动与客观环境之关系的发展学,以及研究整个科学的科学学,共计九大科学部类或门类。

什么是科学素质呢?科学素质是指当代人及其群体在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的现实中,认同、面对、参与和反思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包括拥有科学意识的强弱、所持科学态度的好坏、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展现科

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综合表现为个人或群体学习科学的欲望、遵循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勇气和创新科学的成效。按学科部类划分科学素质,包括:科学学(广义科学观)素质、数学科学素质、自然科学素质、生命科学素质、社会科学素质、思维科学素质、哲学科学素质、工程技术素质和发展学(科学发展观)素质。按表现形式划分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能力。

公民应当具备的科学学/广义科学观素质

作为一个专门以科学为对象的学科群,“科学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但对科学的整体研究、即站在大视角上反思科学、形成所谓“科学观”,从古代科学高潮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科学观以及后来作为学科群的科学学是人类科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它引导或规范着科学家的视域,制约或影响着该时代科学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速度。

中国公民的科学学基本素质就是指:公民对当代科学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核心是形成科学意识,包括:对科学本质功能与科学体系结构的深刻认识、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全面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发展规律的尊重态度、崇尚科学的坚定信念、投身科学的强烈欲望、责无旁贷的栋梁意识、超越开拓的竞争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等等。

01)人类自创造劳动工具开始的科学实践活动:酝酿萌生和发展的基本历程

02)人类科学观演变的基本历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创立、继承和发展

03)“科学学”学科性质、起源演变的历史、基本学科群及其主要内容观点

04)辨识:科学视域、科学本质、科学意识、科学素质、科学能力与科学创新

05)辨识: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真理、信仰、崇拜、宗教、迷信与神学

06)辨识:科学性、科学化、科学机制、科学功能、科学规律与科学发展动力

07)当代科学大系统的结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及其相互作用

08)宇宙整体的无限性与统一性决定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与学科界限的相对性

09)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决定:应用工程技术具有综合性

10)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唯物辩证方法及其世界观对整个科学具有普遍意义

11)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科学精神的价值

12)深刻理解:提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口号的重大意义

13)深刻理解: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政治文化的根本性推动作用

14)全面认同与投身二十一世纪中国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系列重大举措

中国公民具备科学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广义科学观”,就是:以包括自然史界、生命史界、社会史界和思维史界的客观世界为对象,以建设自然+生命+社会+思维=和谐世界为目标的所有理论认识、应用实践及促进发展的活动概属科学行为;科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科学性就是创新性,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科学化就是增强全民创新意识,就是人人用求实创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想问题、办事情,反对迷信、反对守旧。不断用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不断用新技术取代旧技术,不断用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数学科学基本素质

数学与哲学都是面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最抽象、最普遍的科学部类,但与哲学研究“质”的角度有所不同: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量”的科学,是人类关于事物的数量形式、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大部类。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围绕着“数”和“形”这两个基本概念不断地深化和演变。大体上说,凡是研究数和它的关系的部分,划为代数学的范畴;凡是研究形和它的关系的部分,划为几何学的范畴。但同时数和形也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人们通常这样来定义它: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中国公民的数学科学基本素质就是指:公民对数学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要了解最基本的数学科学知识,熟悉最基本的数学科学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科学思想,理解数学科学的基本社会功能,端正面对数学的基本态度,提高数学科学意识,自觉培养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建模的能力,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自觉性。

15)数学科学的对象任务、本质特征及其在科学大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和特殊贡献

16)古今中外数学科学发展史主要代表人物重大理论创新、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

17)基础数学科学的主要学科群、研究种类、基本性质、运算法则与重大价值

18)应用数学科学的主要学科群、研究种类、基本性质、运算法则与重大价值

19)基础数学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性程序、思维模式、技术与方法之特点及其运用

20)数学应用于各门具体科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程序、模式及技术、方法。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自然科学基本素质

自然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事物的结构、功能、过程和规律的具体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的任务是使人类更理性地认识自然、保护自然,能动而又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中国公民的自然科学素质就是指:公民对自然科学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要了解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熟悉最基本的自然科学方法,掌握最基本的自然科学思想,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社会功能,端正面对自然科学的基本态度,提高自然科学意识,增强投身自然科学事业的欲望和培养自然科学研究能力的自觉性。

21)自然科学的对象任务与主要学科群、本质特点及其在科学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22)古今中外自然科学发展史主要代表人物的重大理论创新、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

23)人类认识的微观自然系统: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24)人类认识的宏观自然系统: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25)人类认识的宇观自然系统: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26)理论自然科学与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特点、一般步骤及其主要方法

27)人类探索与调控微观自然的仪器设备及其探索未知渺观自然界的理论与技术

28)人类探索与调控宇观自然的仪器设备及其探索未知胀观自然界的理论与技术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生命科学基本素质

生命科学是人类关于生命事物的结构、功能、过程和规律的具体科学研究。生命科学的任务是使人类更理性地认识生命、保护生物,能动而又合理地处理人与生物的关系,促进生物环境与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中国公民的生命科学素质就是指:公民对生命科学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要了解最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熟悉最基本的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最基本的生命科学思想,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社会功能,端正面对生命科学的基本态度,提高生命科学意识,增强投身生命科学事业的欲望和培养生命科学研究能力的自觉性。

29)生命科学的对象任务与主要学科群、本质特点及其在科学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30)古今中外生命科学发展史主要代表人物的重大理论创新、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

31)人类认识的微生物系统: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基本规律

32)人类认识的植物系统: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33)人类认识的动物系统: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34)人类认识的人体系统: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35)理论生命科学与应用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一般步骤及其技术与方法

36)人类探索与调控生命的仪器、设备及探索未知宇宙生命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社会科学基本素质

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事物的结构、功能、过程和规律的具体科学研究大部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反思,是社会认识活动的专门化和典型性形式,是人类社会的自我意识。社会科学及其工程技术与方法的任务是使人类更理性地认识社会、维护社会,能动而又合理地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国公民的社会科学素质就是指:公民对社会科学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要了解最基本的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最基本的社会科学方法,掌握最基本的社会科学思想,理解社会科学的基本功能,端正面对社会科学的基本态度,提高社会科学意识,增强投身社会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欲望和培养社会科学研究能力的自觉性。

37)社会科学的对象任务与主要学科群、本质特点及其在科学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38)古今中外社会科学发展史主要代表人物的重大理论创新、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

39)社会生产系统的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40)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41)社会政治系统的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42)社会文化系统的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43)现代理论社会科学与应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基本步骤及其主要方法

44)人类探索与调控社会的仪器、设备及其探索未知社会现象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思维科学基本素质

思维科学是关于思维事物的结构、功能、过程和规律的具体科学研究大部类,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反思,是思维认识活动的专门化和典型性形式,是人类思维的自我意识。随着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思维科学及其工程技术作为一个科学大部类脱颖而出。思维科学及其工程技术与方法的任务是使人类更理性地认识思维、维护思维,能动而又合理地处理思维问题,发挥思维在人类自觉自由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公民的思维科学素质就是指:公民对思维科学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要了解最基本的思维科学知识,熟悉最基本的思维科学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思维科学思想,理解思维科学的基本功能,端正面对思维科学的基本态度,提高思维科学意识,增强投身思维科学与思维管理事业的欲望和培养思维科学研究能力的自觉性。

45)思维科学的对象任务与主要学科群、本质特点及其在科学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46)古今中外思维科学发展史主要代表人物的重大理论创新、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

47)人脑系统的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48)心理系统的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49)逻辑系统的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50)意识系统的基本层次、基本单元、结构方式及其基本规律

51)现代理论思维科学与应用思维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基本步骤及其主要方法

52)人类探索与调控思维的仪器、设备及其探索未知思维现象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哲学科学基本素质

哲学与数学一样,都是面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最抽象、最普遍的科学部类,但与数学研究“量”的角度有所不同:哲学是研究客观事物及其整体的“质”的科学,是人类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大部类。

中国公民的哲学科学素质就是指:公民对哲学科学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要了解最基本的哲学科学知识,熟悉最基本的哲学科学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哲学科学思想,理解哲学科学的基本社会功能,端正面对哲学科学的基本态度,提高哲学科学意识,增强投身哲学科学事业的欲望、培养哲学科学研究能力,或在其它科学研究中运用哲学科学素质的自觉性。

53)哲学科学的对象任务、本质特征及其在科学大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和特殊贡献

54)古今中外哲学科学发展史主要代表人物重大理论创新、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

5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基础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论、方法论与世界观

5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生命观、社会观与思维观

57)应用哲学之各个重要分支的研究对象、视角、内容、成果、趋势及其反思

58)哲学科学研究的根本模式:要素-结构-功能与过程-机制-规律的分析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工程技术基本素质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帮助人类利用宇宙的资源发展社会生产,提升人们生活水平。认识客观世界的是基础科学,利用客观世界的是工程技术。20世纪理论与技术这两者空前协调一致起来:理论成为技术的直接先导,技术成为理论的直接表现,换句话说,由于“实际应用”这一特点的突出,促使两者相互协调发展,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以社会应用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群。

中国公民的工程技术素质就是指:对当代工程技术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包括认识工程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包括对当代工程技术总体特征、总体结构、总体功能的认知和应对。要了解最基本的工程技术部门,熟悉最基本的工程技术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工程化思想,理解工程技术的基本社会功能,端正面对工程技术的基本态度,提高工程技术的标准意识、实践意识、目标意识、实效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人本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投身工程技术事业的欲望和培养工程技术研究能力的自觉性。

59)空间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0)海洋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1)土木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2)能源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3)农业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4)畜牧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5)医药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6)生态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7)交通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8)信息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69)金融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70)法律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71)知识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72)教育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73)智能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74)思想工程技术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发展学/科学发展观素质

20世纪,“世界史”研究从传统的狭隘人类文明史向包括自然史、生命史、社会史和思维史在内的宇宙史过渡。不了解宇宙发展史,就无法充分认识人类与自然史界、生命史界、社会史界、思维史界的利用和改造关系,就不能深刻理解环境问题的历史必然性、整体危害性和现实迫切性。哲学上能够囊括所有史界演化、进化、进步、演进的范畴应当是“发展观”,相应的学科应当是“发展学”或“发展科学”,它不仅应当包括研究“昨天∕过去”的历史学,也应当包括研究“今天∕现在”的现状学,和研究“明天∕将来”的未来学。

中国公民的发展学素质就是指:公民对宇宙发展史的整体了解、认识、态度和行为。

75)自然的起源与演化史:奇点大爆炸至地球新陆海系统形成的数百亿年基本历程

76)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史:地球有机物出现至进化出智慧生物的数十亿年基本历程

77)社会的起源与进步史:类猿人出现至联合国制定世纪议程的数百万年基本历程

78)思维的起源与演进史:个体意识出现至全球人类意识出现的数十万年基本历程

79)宇宙四大系统相继形成并在相互作用中的共同演变、促进、冲突的基本历程

80)从远古时代“阴阳变易”宇宙和谐变化观到近世时代社会历史学科的科学化

81)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哲学到当代东西方环境与发展理论研究

82)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全人类的消贫、普教、平权、抗疾、延寿与环保

83)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84)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需要采用综合手段共同应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85)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以促进共同繁荣

86)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推动互利共赢

87)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实现和谐共处、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88)各国同舟共济、共创未来,为建设持久和平稳定发展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中国公民具有发展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就是:从自然、生命、社会和思维相继出现、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角度真正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全面领悟“科学发展观”的“超越国家、超越社会”意义,自觉地遵循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囊括整个地球的“和谐世界”的建设。

结 语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们再次强调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唯物辩证方法及其世界观对整

个科学发展历史、发展规模、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它构成了我们时代公众科学意识的核心。对一个国家来说,它是建立科学创新体系和制定中长期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也是设计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和完善科学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列宁曾经提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再一次明确号召我们: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如果我们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仅限于理工科,把哲学社会科学排除在外,显然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背道而驰了。同时,《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应当强调科学素质各个方面的融会贯通,至少是各个部类科学的一般性理解与整个科学的总体把握。这样,才能铸造成“科学意识”,凝结成“科学素质”。最后,形成面对所有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态度”,促进人与社会、人与生物、人与自然的“科学发展”。

那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 红尘中,我们会相遇一些人,一些事,跌跌撞撞里,逐渐懂得了这世界,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内心,使它柔韧,更适应这风雨征途,而不会在过往的错失里纠结懊悔一生。 时光若水,趟过岁月的河,那些旧日情怀,或温暖或痛楚,总会在心中烙下深深浅浅的痕。生命是一座时光驿站,人们在那里来来去去。一些人若长亭古道边的萋萋芳草,沦

为泛泛之交;一些人却像深山断崖边的幽兰,只一株,便会馨香满谷。 人生,唯有品格心性相似的人,才可以在锦瑟华年里相遇相知,互为欣赏,互为懂得,并沉淀下来,做一生的朋友。 试问,你的生命里,有无来过这样一个人呢?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于千万人群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四目相对,只淡淡的问候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这便足够。 世间最近与最遥远的距离,来自于心灵与心灵。相遇了,可以彼此陌生,人在咫尺心在天涯,也可初见如旧,眼光交汇的那一刻,抵得人间万般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