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反馈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必须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互动反馈技术(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IRS)正是一种课堂教学情境下反馈与参与的工具,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环境,加进学生人手一个遥控器。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遥控器,快速、真实、有效地将学习信息传递给教师和其他学生,教师可以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讲授《除法竖式》一课时,笔者应用了互动反馈技术。首先,创设一个小兔吃萝卜的情境,当讲完“6÷2”这道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后,从孩子们张张得意的小脸上,便知道了这个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难度。笔者顺势问:“你们都会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会了!”于是笔者又出了一道“12÷4”的习题,让学生在本上做。在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孩子都出现了错误,于是选择3名问题比较典型的孩子上前板书(如图1所示)。
a b c(正确答案) 图1
此时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在此处现设了一个按点,让学生拿出手中的遥控器,教师说:“上面的3种答案你同意哪种就选择哪种,并思考为什么这样选择。”
笔者发现按键的一瞬间,不少学生没有选择和自己所做的相同的答案,而是选择了答案c。统计数据显示:选择c的学生达到97%,全班只有1人(占3%)选择了答案a。这正是孩子们深层思维被启动的结果。教学进行到这里,笔者没有请选择与书写均是正确的学生直接汇报结果,而是拿起了刚刚自己做错却选择了正确答案的学生的笔记本,笑着对他说:“××,老师觉得你是个有大智慧的孩子,但是我有一事儿不明白,想请教一下你,行吗?”孩子快乐地接受了。于是笔者接着问:“刚刚你的答案明明是a,为什么却选择了c呢?”孩子笑着说:“因为3是一位数,所以应该写在个位上。开始我没想到,一看黑板上的我觉得c对,就选了。”笔者情不自禁地为孩子鼓起掌来,并说:“所以老师说你是有大智慧的孩子,不但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还善于思考问题。”这位学生很开心地坐下了。那一刻,笔者从他眼中读到的是自信与自豪。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按点,引发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除法竖式时,由于学生接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除法竖式的基础怎样呢?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尝试,暴露一系列问题,以便教师确定引导点。前面按点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不仅让学生选出哪种答案对,还让学生通过选择反思自己的答案,调动了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对口诀比较熟练,关注的更多是结果是否正确。而
当黑板上出现了3种结果,就引发了孩子们思维的碰撞。这时他们就会思考:到底谁是对的?这样就从关注结果自然过渡到关注过程的层面上,这也正是这个按点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个小小的生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但让孩子在交流中理解了商在个位上的真正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便于教师找到思维指导的切入点,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互动反馈技术能够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人机交互,有利于激发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构建以师生多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因此课堂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随时都会出现“意外”。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平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