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2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200,分数:200.00)
1.缺铁性贫血在成年男性中最多见的原因是 (分数:1.00)
A.消化道慢性失血 √ B.铁需要量增加 C.失血过多 D.铁摄入不多 E.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解析:男性无失血原因,一般不会贫血。男性贫血原因有慢性失血、铁摄入不足、铁利用障碍,其中以消化道慢性失血多见。 2.缺铁性贫血的预后取决于 (分数:1.00)
A.铁剂应用时间的长短 B.影响铁剂吸收因素的有无 C.铁剂应用途径
D.原发病是否能够治疗彻底 √ E.铁剂用量大小
解析:积极治疗原发病时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影响其预后。
3.女性,19岁,贫血貌,牙龈出血,双下肢紫癜,月经多,肝脾不大,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8×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0×109/L,首选治疗为 (分数:1.00) A.丙种球蛋白 B.免疫抑制剂 C.输注血小板
D.肾上腺皮质激素 √ E.脾切除
解析:该患者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4.女性ITP患者,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200个/片,产板巨核细胞减少,以下哪项治疗不适宣 (分数:1.00)
A.反复输浓缩血小板 √ B.首选糖皮质激素
C.激素使用6个月无效可行脾切除 D.如患者妊娠可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E.如患者应用激素无效也可加用长春新碱
解析:ITP患者自身存在血小板抗体,反复输注浓缩血小板加重抗体的产生。ITP患者在无出血倾向时可不予输注血小板。
5.下列哪项分化抗原缺乏将引起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分数:1.00) A.CD13,CD33 B.CD5,CD3 C.CD134,CD22 D.CD55,CD59 √ E.CD53,CD59
解析:CD59又称反应性溶血膜抑制因子,CD55又称衰变加速因子,前者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组装,后者抑制补体C3转化酶的形成及其稳定性。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中,由于GPI锚磷脂缺乏,CD55、CD59等补体调节蛋白不能连接于细胞膜,使红细胞对补体敏感性增加,发生血管内溶血。 6.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的是 (分数:1.00) A.PAC3阳性
B.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 √ C.PAIg阳性 D.血小板计数减少 E.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
解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AIg阳性,血小板破坏过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 7.免疫抑制剂治疗ITP,正确的是 (分数:1.00) A.初发患者
B.与糖皮质激素交替使用可提高疗效 C.疑有脑出血者
D.可作为ITP的首选治疗
E.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
解析:糖皮质激素是ITP治疗首选,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抗体阳性,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8.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 (分数:1.00) A.ALL √ B.CLL C.M4和M5 D.CML E.BMT
解析:CNS-L多见于ALL,常为髓外复发的主要根源。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18×109/L,近期将实施胃切除术,下列治疗中不适当的是 (分数:1.00) A.静注丙种球蛋白 B.血浆置换
C.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 D.血小板输注
E.大剂量甲泼尼龙静注
解析:在尽快将血小板数量补充足够多再行外科手术。可静注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血小板输注、大剂量甲泼尼龙静注。但不可静脉化疗,会导致血象更低。
10.女性,26岁,慢粒病史2年,近1周高热脾大平脐,血红蛋白46g/L.白细胞30×109/L,分类原粒占40%,中晚幼粒占40%,血小板40×109/L,诊断为慢粒白血病 (分数:1.00) A.急性变 √ B.加速期 C.合并感染 D.合并类白血病反应 E.慢性期
解析:骨髓原粒+早幼粒>50%,除Ph′染色体外,可见其他染色体异常,骨髓中原始细胞>20%。 11.下列白血病和对应的典型染色体改变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 A.M3-t(15,17)
B.M2-t(8,21) C.CMML-t(9,21) √ D.M4-16号染色体缺失 E.L3-t(8,14)
解析:CMML典型染色体改变为t(9,22),Ph'染色体。
12.关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分数:1.00)
A.细胞膜先天缺陷性疾病 B.主要涉及红细胞骨架蛋白的异常 C.本病异常球形红细胞的渗透脆性降低 √ D.异常红细胞主要在脾脏被破坏 E.胆石症是本病的常见并发症
解析:本病异常的细胞骨架蛋白使得红细胞不能维持正常两面凹的盘形,而变成小圆形,变形能力差,在低渗盐水中较正常红细胞易于溶血,即渗透脆性升高。 13.下列可发生原位溶血的是 (分数:1.00)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 E.慢性失血性贫血
解析: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红细胞进入分裂前期,便在骨髓内衰亡(原位溶血)。 14.慢性再障治疗首选 (分数:1.00)
A.丙酸睾丸酮肌肉注射 √ B.造血干细胞移植 C.维生素B12肌注 D.抗胸腺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
解析:再障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可作为促进造血治疗,常用药物有丙酸睾丸酮肌肉注射。疗程及剂量应视药物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整。 15.急性溶血不常有的症状是 (分数:1.00) A.寒战,高热,腰痛 B.血红蛋白尿 C.休克 D.肝脾大 √ E.肾衰竭
解析:贫血、黄疸、肝脾大为慢性溶血性贫血三大特征。
16.女,22岁。颈淋巴结肿大3周,活检示淋巴结结构破坏,可见里-斯细胞。可诊断为 (分数:1.00)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C.霍奇金淋巴瘤 √ D.非霍奇金淋巴瘤 E.淋巴结结核
解析:霍奇金淋巴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里—斯细胞是病理学上典型的细胞改变。
17.男性,52岁,有风湿病史,因贫血、脾大入院。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半衰期为15天,Coombs试验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1.00)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E.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解析:Coombs试验阳性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经典实验室检查。
18.男性,52岁,半年来逐渐贫血;不发热,无出血症状,尿呈浓茶色,多为凌晨出现,巩膜轻度黄染,肝脾不肿大,HGB 78g/L,WBC 6×109/L,PLT 90×109/L,网织红细胞5%,为确诊首选的检查是 (分数:1.00) A.尿含铁血黄素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骨髓穿刺 E.血清铁测定
解析:此病例有贫血黄疸,尿呈浓茶色,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考虑溶血性贫血。而Ham试验即酸化血清溶血试验,被国外作为PNH的唯一确诊试验。
19.女性,58岁,发现白细胞升高1年,左腹包块1个月。查体:脾大,甲乙线4cm,甲丙线3cm,丁戊线-4cm。血常规:WBC 67×109/L,HGB 120g/L,PLT 1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淋巴细胞百分比1%。NAP阴性反应,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8%,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考虑诊断 (分数:1.00)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类白血病反应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点:中年最多见,脾大最突出,白细胞显著增高,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10%,NAP阴性反应,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20.男性,56岁,间断发热、乏力1年。查体:左侧颈部、双侧腹股沟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脾肋下3cm,肝未触及。血常规:WBC 0×109/1,淋巴细胞60%,HGB 90g/L,PLT 278×109/L。骨髓示淋巴细胞56%,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则该患者疾病临床分期应为 (分数:1.00) A.ⅡB期 B.ⅡC期 C.ⅢB期 D.ⅢC期 √ E.ⅣB期
解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i分期:0期表现为血和骨髓淋巴细胞增多;Ⅰ期为0期+淋巴结肿大;Ⅱ期为Ⅰ期+脾大、肝大或肝脾均大;Ⅲ期为Ⅱ期+贫血(HB<100g/L);Ⅳ期为Ⅲ期+血小板减少<100×109/L)。Binet分期:A期为血和骨髓淋巴细胞增多,<3个淋巴结区肿大;B期为血和骨髓淋巴细胞增多,≥3个淋巴结区肿大;C期为B期+贫血(男性HGB<110g/L,女性HGB<100g/L)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
21.女,32岁。主诉乏力3个月,低热、伴左上腹肿块半年。肝肋下2cm,脾肋下5cm。实验室检查:HGB76g/L,WBC150×109/L,PLT100×109/L,原粒01,晚幼粒4,杆粒34,分叶粒1,嗜碱性粒细胞02,NAP(-),Ph′染色体阳性。最有希望达到根治的治疗方法是 (分数:1.00) A.脾切除
B.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 C.羟基脲口服 D.干扰素 E.维A酸
解析: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
22.男性,22岁,急非淋M2型经DA方案治疗后部分缓解,近日自觉左下肢疼痛,腰椎4~5椎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治疗方法应为 (分数:1.00) A.手术治疗
B.腰穿脑脊液检查,鞘内注射MTX √ C.大剂量化疗 D.放疗
E.细胞因子,如IL-2或IFN
解析: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鞘内注射可用于防治CNS-L。
23.男性,21岁,病史2周,发热、皮肤瘀点、瘀斑伴牙龈肿胀,胸骨压痛明显,外周血WBC2×109/L,RBC2×109/L,HGB60g/L,PLT20×109/L,骨髓中原始细胞>85%,PoX(+),PAS(+),非特异性酯酶(+),NaF抑制≥50%,NAP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1.00)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D.急性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解析:
24.男性,48岁,慢粒病史1年,近1周高热.脾大平脐,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0×109/L,分类原粒占30%,中晚幼粒占40%,血小板50×109/L,Ph′染色体阳性。诊断为慢粒白血病 (分数:1.00) A.慢性期 B.急变期 √ C.加速期 D.稳定期 E.缓解期
解析:慢粒急变期临床表现同急性白血病,外周血中原粒+早幼粒>30%。
25.男性,72岁,头昏、面色苍白半年,发热伴鼻衄1周。查体:体温39℃,贫血貌,胸骨压痛(-)。WBC2×109/L,HGB56g/L,PLT40×109/L。尿常规隐血(-)。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8,红系出现有核细胞和巨大红细胞,粒系分叶过多,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可能诊断是 (分数:1.00)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解析:病态造血是MDS的核心,即骨髓发育异常,指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数量与形态异常,主要与无效造血有关。
26.女性,60岁,头昏、面色苍白半年。贫血貌,胸骨压痛(-),肝脾不大。HGB76g/L,WBC3×109/L,PLT100×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1,红系出现有核细胞和巨大红细胞,粒系分叶过多,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此病例分型是 (分数:1.00) A.RA
B.RAS C.RAEB √ D.RAEB-T E.CMML
解析: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血象中原始细胞<5%,骨髓象中原始细胞5%~20%。 27.男性,55岁,考虑NHL,其咽淋巴环和脾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其余未感不适,分期为 (分数:1.00) A.Ⅱ期A B.Ⅱ期B C.Ⅲ期A √ D.Ⅲ期B E.Ⅳ期A
解析:此病例属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分组依据有无全身症状(发热盗汗消瘦)。
28.女性,32岁,高热,皮肤瘙痒半个月,左侧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无压痛,互相粘连,HB90g/L,WBC10×109/L,中性粒细胞66%,淋巴细胞24%,骨髓涂片找到R-S细胞。治疗主要方案是 (分数:1.00) A.扩大照射
B.联合化疗+局部照射 √ C.MOPP方案 D.CHOP方案 E.ABVD方案
解析:此病例为霍奇金淋巴瘤Ⅱ期B组,其治疗应用联合化疗+局部照射。 29.下列不能作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诊断依据的是 (分数:1.00) A.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B.贫血、黄疸、肝脾大
C.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发现红细胞膜缺陷 D.网织红细胞降低 √ 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
解析: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患者网织红细胞增高。 30.海洋性贫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
A.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所致 B.β海洋性贫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C.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是α海洋性贫血中最严重的类型 D.本病尚无根治方法
E.β海洋性贫血最多见于地中海区域 解析:β海洋性贫血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1.关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
A.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可采用脾切除治疗 B.此病是由于体内自身抗体激活补体所致 C.酸化血清溶血试验对本病具有确诊意义 √ D.Ⅰ型血红蛋白的数量决定了血红蛋白的发作频率 E.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易合并血栓
解析:酸化血清溶血试验对本病具有确诊意义。Ⅲ型血红蛋白的数量决定了血红蛋白的发作频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可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丙酸睾酮、糖皮质激素、骨髓移植治疗,但不能脾切除治疗。 32.男性,70岁,食欲下降,素食者,HGB72g/L,WBC6×109/L,PLT120×109/L,网织红细胞5%,红细胞平均体积10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4,血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有大椭圆形细胞和点彩细胞,中性
粒细胞分叶过多。患者需要的治疗是 (分数:1.00) A.输血
B.输注丙种球蛋白
C.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 D.补充铁剂 E.EPO
解析:巨幼细胞性贫血又叫营养性贫血,治疗主要是补充造血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 33.白细胞减少的发病机制是 (分数:1.00) A.细胞毒性药物 B.免疫性疾病 C.白血病 D.内毒素血症 E.以上都是 √
解析:白细胞减少原因为:①生产减少,如细胞毒类、化学毒物等因素抑制,白血病时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也可造成白细胞减少;②破坏过多如免疫疾病;③分布异常,如伤寒内毒素使循环池细胞向边缘池转移。 34.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
A.外周血中无幼稚细胞
B.外周血粒细胞绝对值≥1×109/L √ C.症状、体征消失
D.骨髓中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 E.外周血小板≥100×109/L
解析: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外周血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35.下列不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的是 (分数:1.00)
A.血象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占50%以上,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B.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3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 C.淋巴细胞呈单克隆性 D.可有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阳性
E.可见13q-、11q-和17q-等染色体改变 解析: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40%。 36.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叙述有误的是 (分数:1.00)
A.RA和RAEB-t多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 B.主要好发于老年人 C.骨髓增生低下 √
D.RA和RAS患者多以贫血为主 E.有向白血病转化的高风险
解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非骨髓增生低下,骨髓病态造血。 37.MDS的病态造血的骨髓象改变可为 (分数:1.00) A.骨髓红系增生活跃 B.可见Auer小体 C.红系多偶数核,核碎裂 D.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 E.呈裂孔现象 √
解析:骨髓增生程度多在活跃以上,红系比例过多,奇数核、核分叶过多、核碎裂;核浆发育不平衡,巨幼变;成熟红细胞大小、染色不均,有点彩和多嗜性。粒单核系可见Pelg-er-Huet畸形,巨核系出现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小巨核细胞、多圆核小巨核细胞、大单圆核巨核细胞。 38.下列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
A.血片中可看到红细胞呈缗钱状 B.血沉显著增快
C.骨髓瘤细胞是异常增殖的浆细胞
D.尿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重链出现于尿中所致 √ E.骨质破坏主要为溶骨性
解析:尿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出现于尿中所致。
39.女性,38岁,面色潮红,查体:脾大。实验室检查HGB180g/L,RBC8×1012/1,WBC0×109/L,PLT450×109/L。动脉血氧饱和度98%。有助于诊断的指标是 (分数:1.00)
A.JAK2V617F基因阳性 √ B.NAP活性减低 C.血清EPO水平增高 D.BCR-ABL基因阳性 E.网织红细胞增高
解析:近年研究发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JAK2V617F基因几乎全部阳性,对诊断有帮助。
40.男性,16岁。黄疸贫血伴关节疼痛2个月,体检巩膜黄染,脾肋下3cm,HGB62g/L,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25,外周血涂片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尿隐血试验阴性。为明确诊断尚需做的检查是 (分数:1.00) A.肝功能 B.免疫球蛋白电泳 C.Coombs试验 √ D.腹部超声 E.骨髓检查
解析:直接法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是测定吸附在红细胞膜上的不完全抗体和补体较敏感的方法,为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41.女性,24岁,月经增多伴发热3周,HGB52g/L,WBC6×109/1,PLT19×109/L,网织红细胞3%,初次髂后骨髓穿刺检查提示:骨髓象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例为100:1。该病治疗的主要药物是 (分数:1.00)
A.环孢素和雄激素 √ B.丙种球蛋白 C.EPO D.抗生素
E.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解析:雄激素刺激造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42.男性,70岁,食欲下降,素食者,HGB72g/L,WBC6×109/L,PLT120×109/L,网织红细胞5%,红细胞平均体积10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4,血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有大椭圆形细胞和点彩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该患者可能存在本病的典型体征是 (分数:1.00) A.匙状甲 B.下肢水肿 C.镜面舌 √ D.口腔多发性溃疡 E.鞍鼻
解析:巨幼细胞贫血典型体征是“镜面”舌,匙状甲是缺铁性贫血体征。
43.女性,12岁,反复牙龈出血、鼻衄1个月,实验室检查PT延长,见于哪几种凝血因子缺乏 (分数:1.00)
A.因子Ⅻ、Ⅺ、Ⅸ、Ⅷ B.因子Ⅱ、Ⅻ、Ⅴ、Ⅹ C.因子Ⅺ、Ⅹ、Ⅸ、Ⅴ D.因子Ⅱ、Ⅷ、Ⅸ、Ⅻ E.因子Ⅱ、Ⅴ、Ⅶ、Ⅹ √
解析:PT为外源性凝血系统一项有价值的筛选试验,其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44.女性,4岁,发热、流涕1周后突然出现鼻出血,周身瘀斑,脾不大,血小板15×109/L,凝血时间正常,Coombs试验(-),骨髓象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幼稚巨核细胞52,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缺少。诊断为
(分数:1.00) A.急性白血病 B.过敏性紫癜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ITP √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急性ITP多见儿童,起病急,发病前1~3周多有感染史,常有严重出血,血小板常低于20×109/L,巨核细胞增多,幼稚型比例增高。
45.男性,34岁,自幼反复关节腔出血,关节肿胀变形。此次因跌倒后出现右侧臀部红肿热痛。查血常规三系正常,PCT缩短、APTT延长,FⅧ活性5%。有关治疗错误的是 (分数:1.00) A.输注新鲜血浆 B.输注冷沉淀 C.去氨加压素 D.糖皮质激素
E.关节腔穿刺抽液 √
解析:血友病关节出血应在替代治疗的同时进行固定及理疗等处理。
46.女性,31岁,反复皮肤瘀点、瘀斑4年,因间断发热伴月经过多10天入院。查全身皮肤散在瘀斑、瘀点,脾轻度肿大,血小板30×l09/L,凝血时间正常,骨髓象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缺少。入院第2天突发意识障碍,头颅CT提示颅内大片状高密度影,下列治疗措施不当的是 (分数:1.00) A.输注血小板 B.脾切除 √ C.糖皮质激素 D.血浆置换 E.输注丙种球蛋白
解析:血小板减少急症处理为血小板成分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置换。 47.有助于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是 (分数:1.00) A.血清EPO水平增高 B.NAP活性增高 C.HGB170g/L D.脾大
E.JAK2V617F阳性 √
解析:骨髓增殖性疾病可有JAK2V617F融合基因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约60%可有此基因改变。 48.关于骨髓穿刺的说法有误的是 (分数:1.00)
A.骨髓穿刺的部位主要有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 B.骨髓液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为瑞氏染色 C.涂片宜薄,以免细胞重叠、挤压发生变化 D.骨髓象检查科用来诊断血友病 √ E.骨髓象检查可用来诊断白血病
解析:血友病是骨髓穿刺的禁忌,不能用来诊断血友病。 49.以下实验室检查不是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特点的是 (分数:1.00)
A.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常见泪滴形红细胞 B.骨活检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C.白细胞增多或正常,以早、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 D.Ph′染色体阳性 √ E.骨X线检查呈“毛玻璃”现象
解析:Ph′染色体阳性是CML典型染色体改变。 50.有关脾功能亢进错误的是 (分数:1.00)
A.脾亢早期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B.脾大程度与脾功能亢进程度平行 √ C.脾亢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D.脾亢时血液稀释加重贫血 E.呈增生性骨髓象
解析:脾功能亢进多有脾大症状,但脾大程度与脾功能亢进程度并非平行。 51.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类型是 (分数:1.00) A.单纯型 √ B.腹型 C.肾型 D.关节型 E.混合型
解析: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类型是单纯型。
52.男性,43岁,因用力后出现胸背部疼痛就诊,查体:肝脾不大,血常规未见异常。胸片见肋骨及胸骨多处溶骨性破坏。血清蛋白电泳出现窄底高峰,骨髓异常浆细胞54,尿蛋白(+++)。下列治疗措施不当的是
(分数:1.00) A.MP化疗方案 B.VAD化疗方案 C.M2化疗方案 D.COP化疗方案 √ E.骨髓移植
解析:初治骨髓瘤患者首选MP化疗方案,若无效或复发可用VAD或M2化疗方案,骨髓移植亦用于治疗骨髓瘤。而CO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NHL。
53.男性,59岁,耳鸣、乏力1年,查体:面部红紫色,脾大。血常规:HGB180g/L,RBC8×1012/L,WBC0×l09/L,PLT450×109/L。动脉血氧饱和度98%。血清维生素B12下降,NAP(+),骨髓提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下降。该患者诊断可能是 (分数:1.00) A.急性白血病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C.急性红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MDS
解析:此病例诊断标准为动脉血氧饱和度98%+脾大,PLT450×109/L+NAP(+)。 54.终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根本性治疗是 (分数:1.00)
A.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B.溶栓治疗 C.应用抗凝药物 D.治疗原发病 √ E.抗纤溶治疗
解析:DIC治疗首先治疗原发病,还有对症处理,输血、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抗凝等治疗。 55.男性,43岁,因用力后出现胸背部疼痛就诊,查体:肝脾不大,血常规未见异常。胸片见肋骨及胸骨多处溶骨性破坏。骨髓异常浆细胞54,血清蛋白电泳出现窄底高峰,尿蛋白(+++)。下列治疗措施不当的是
(分数:1.00) A.MP化疗方案 B.VAD化疗方案 C.M2化疗方案 D.COP化疗方案 √ E.骨髓移植
解析:初治骨髓瘤患者首选MP化疗方案,若无效或复发可用VAD或M2化疗方案,骨髓移植亦用于治疗骨髓瘤。而CO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NHL。
56.男性,59岁,乏力、耳鸣1年,查体:面部红紫色,脾大。血常规:HGB180g/L,RBC8×1012/L,WBC0×l09/L,PLT450×109/L。动脉血氧饱和度98%。血清维生素B12下降,NAP(+),骨髓提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下降。该患者诊断可能是 (分数:1.00) A.急性白血病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C.急性红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MDS
解析:此病例诊断标准为动脉血氧饱和度98%+脾大,PLT450×109/L+NAP(+)。
57.20岁,面色苍白,齿龈出血2个月,发热1周,肝大肋下3cm,HGB52g/L,WBC2×109/L。为区别急性白血病与急性再障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分数:1.00) A.血涂片找幼稚细胞 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C.骨髓象 √ D.白细胞计数 E.发热、淋巴结肿大
解析:骨髓象检查可明确区分急性白血病与急性再障,白血病可见异常白血病细胞,幼稚细胞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低下,可见非造血细胞团,脂肪滴多,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
58.男,22岁,发热鼻出血15天,胸骨压痛明显,右下肢皮肤可触3cm×5cm大小肿块,质硬。RBC2×109/L,HGB64g/L,WBC2×109/L,PLT3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70%,部分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POX染色弱阳性,PAS染色胞浆淡红色,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阳性,能被NaF抑制,诊断是 (分数:1.00) A.AML-M2 B.AML-M3 C.AML-M5 √ D.AML-M6
E.ALL
解析:有发热出血症状,皮肤浸润,骨髓象及免疫组化检查:原始细胞70%,部分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POX染色弱阳性,PAS染色胞浆淡红色,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阳性,能被NaF抑制。支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
59.男性,50岁,周期性高热2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左颈、两侧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可触及数个黄豆和蚕豆大小淋巴结,肝未及,脾肋下3cm。RBC0×1012/L,HGB95g/L,WBC6×109/L,PLT70×109/L,ESR80mm/h;骨髓涂片查见淋巴肉瘤细胞5%,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首先需要做的检查是 (分数:1.00) A.肝功能 B.骨髓检查 C.磁共振 D.淋巴结活检 √ E.B超
解析:淋巴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60.女,22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4年。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3cm,血红蛋白56g/L,血小板32×109/L。骨髓增生低下,但红系增生,以中、晚幼红为主,尿Rous试验(+),Ham试验(+),首先考虑 (分数:1.00)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解析:大量血红蛋白随尿液排出经过肾脏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上皮细胞,当细胞脱落时,随尿排出即成为含铁血红素尿。Rous试验阳性提示慢性血管内溶血。Ham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即酸化血清溶血试验,被国外作为PNH的唯一确诊试验。
61.女,30岁,因乳腺癌化疗,因化疗结束第7天突发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入院。查体见咽部充血。检验:HGB98g/L,WBC8×109/L,分类未报。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系减少。该患者的诊断是
(分数:1.00) A.白细胞减少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类白血病反应 D.粒细胞缺乏症 √ E.急性白血病
解析: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排除再生障碍,抗肿瘤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出现感染发热等症状。 62.女性,10岁,因贫血、脾大入院。检验:HGB90g/L,WBC8×109/L,PLI、120×109/L,HGBA2>0%,Coombs试验阴性,血片可见少量靶形细胞,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关于治疗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
A.糖皮质激素治疗 √ B.输血疗法 C.脾切除有效 D.轻度贫血不需治疗 E.异基因骨髓移植可行
解析:海洋性贫血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可见少量靶形细胞,血红蛋白固定电泳为诊断本病的重要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对症治疗,静止型或轻型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重症患者需长期输血治疗,可行脾切除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属根治措施。
63.男,31岁,低热,发作性酱油色尿4个月。体检:巩膜黄染,贫血面容,肝、脾不肿大,RBC5×1012/L,HGB60g/L,PLT110×109/L,WBC5×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15,尿隐血试验阳性。可治愈该病的措施 (分数:1.00)
A.输血
B.口服右旋糖酐 C.糖皮质激素 D.司坦唑醇
E.异基因骨髓移植 √
解析:PNH由于GPI锚磷脂缺乏,CD59和CD55等补体调节蛋白不能连接于细胞膜,使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增加,发生血管内溶血。多以贫血、出血为首发症状,血红蛋白尿多与睡眠有关,血象网织红细胞轻度升高。Ham试验特异性高,是本病工人的确诊试验。输血宜采用洗涤红细胞,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唯一能够纠正细胞膜缺陷并治愈该病的措施。
64.女性,35岁,既往患类风湿关节炎,受凉后发热腰痛5天,体温38℃,巩膜黄染,肝肋下0cm,脾肋下3cm,尿胆原(++),血清胆红素27μmol/L,HGB78g/L,WBC0×109/L,血象可见晚幼红细胞,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红比8:1。经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治疗仍无效,应采取哪项措施 (分数:1.00) A.干扰素 B.环磷酰胺 √ C.达那唑
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E.长春新碱
解析:溶血性贫血常表现发热、黄疸、脾大,典型血象为正常细胞贫血。Coombs试验是测定吸附在红细胞膜上的不完全抗体和补体较敏感的方法,为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经典实验室检查。糖皮质激素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措施,红细胞恢复正常后维持治疗剂量1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脾切除。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和切除脾无效的难治性患者。
65.老年女性,素食2年,近期头昏乏力伴大便性质改变,间断血便,肝脾不大。HGB69g/L,WBC2×109/L,PLT122×109/L,网织红细胞5%,红细胞平均体积10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4,骨髓提示增生活跃,红细胞体积增大,粒系分叶过多。患者需要的治疗是 (分数:1.00)
A.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 B.输血
C.输注丙种球蛋白 D.EPO E.补充铁剂
解析:巨幼细胞贫血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长期素食导致叶酸摄入不足,肠道吸收不良致维生素B12缺乏,食欲缺乏明显致舌面光滑称镜面舌。
66.女性,29岁,头晕、乏力,2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HGB62g/L,WBC0×109/L,PLT170×109/L,血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5。待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服用铁剂
(分数:1.00) A.7天 B.3周 C.1~2个月 D.3~6个月 √ E.1年
解析:月经过多引起慢性失血,完善红细胞形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骨髓检查、骨髓铁染色体检查有助诊断,补充铁剂治疗有效,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天达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稳定后再服药3~6个月。
67.女性,24岁,月经增多伴发热3周,HGB52g/L,WBC6×109/1,PLT19×109/L,网织红细胞3%,初次髂后骨髓穿刺检查提示:骨髓象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例为100:1。关于预后,描述准确的是 (分数:1.00) A.较好,生存期长
B.一般治疗即可缓解
C.不积极治疗多于6~12个月内死亡 √ D.骨髓病态造血可转变为白血病 E.有染色体异常者预后不良 解析:急性再障发病急,进展快。
68.女性,24岁,月经增多伴发热3周,HGB52g/L,WBC6×109/1,PLT19×109/L,网织红细胞3%,初次髂后骨髓穿刺检查提示:骨髓象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例为100:1。为确诊患者还必须作的检查是 (分数:1.00) A.胸骨骨髓穿刺 √ B.血清铁测定 C.染色体检查 D.核素骨扫描
E.流式细胞学检查测定CD8+细胞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有骨髓累及先后性,诊断需多部位穿刺。
69.男性,70岁,食欲下降,素食者,HGB72g/L,WBC6×109/L,PLT120×109/L,网织红细胞5%,红细胞平均体积10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4,血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有大椭圆形细胞和点彩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1.00) A.巨幼细胞贫血 √ B.溶血性贫血
C.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解析:老年患者,偏食,饮食差,营养不良。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有大椭圆形细胞和点彩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可诊断为巨幼细胞贫血。
70.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酱油色尿,最特异的诊断性检查是 (分数:1.00) A.热溶血试验 B.蔗糖溶血试验 C.酸溶血试验 √ D.荧光斑点试验 E.抗人球蛋白试验
解析:患者出现酱油色尿证明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其特异性的血清学试验为酸溶血试验(Ham试验),诊断是否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71.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无 (分数:1.00) A.红细胞减少 B.中性粒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网织红细胞减少 E.肝脾大 √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②一般无肝大、脾大。③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有条件者做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④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⑤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72.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1.00) A.溶血
B.慢性失血 √ C.慢性肾炎
D.慢性肝病 E.慢性感染
解析: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的摄入不足和慢性失血两类。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尤以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妇女月经过多更为多见。
73.患者,男,35岁。反复鼻衄,皮肤黏膜出血。检查:肝、脾不大,血常规: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6×109/L,白细胞0×109/L,血小板12×109/L,骨髓象显示增生活跃,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其诊断是 (分数:1.00)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过敏性紫癜 E.脾功能亢进
解析: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反复鼻衄,皮肤黏膜出血,骨髓象显示增生活跃,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
74.急性再障早期最突出的表现为 (分数:1.00) A.重度贫血 B.感染与出血 √ C.头痛头晕 D.疲乏无力 E.心悸、呼吸困难
解析:急性再障早期最主要的表现为感染与出血。 75.在再障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 (分数:1.00)
A.造血干细胞受损 √ B.造血微环境缺陷 C.免疫机制异常 D.核苷酸代谢异常 E.遗传基因缺陷
解析:再障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造血干细胞受损。 7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是 (分数:1.00)
A.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 B.粒细胞分叶多 C.MCH=32Pg
D.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 E.粒细胞左移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Hb、RBC均减少,以Hb减少更明显;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77.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分数:1.00) A.140g/L B.130g/L C.120g/L D.110g/L √ E.100g/L
解析:血红蛋白的正常标准: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低于此标准即为贫血。
78.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 (分数:1.00) A.Ham试验 B.Coombs试验 √ C.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 D.免疫球蛋白测定 E.血红蛋白电泳
解析:Coombs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测定吸附在红细胞膜上不完全抗体和(或)补体的较敏感方法,为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试验。 79.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贫血是 (分数:1.00)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慢性病贫血 E.缺铁性贫血
解析: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因此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其它贫血并不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损伤而导致的贫血,不适合用骨髓移植治疗。
80.女性,30岁。月经量多已2年,近3个月来感乏力、头晕、心悸,查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0×109/L,血小板140×109/L,骨髓象:粒比红为1:1,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45%,体积小,胞浆偏蓝,治疗首选 (分数:1.00) A.肌注维生素B12 B.口服铁剂 √ C.输血 D.脾切除 E.口服叶酸
解析:本病患者有慢性失血病史,血红蛋白65g/L属中度贫血,骨髓象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因此本病考虑为缺铁性贫血。除针对病因治疗外,首选治疗是补充铁剂,并以口服制剂为首选。
81.女性,18岁。发热伴鼻出血5日。查体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散在出血斑,肝肋下2cm,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12×109/L,血小板40×109/L,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80,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非特异性酯酶阴性。首选治疗方案 (分数:1.00) A.HA B.DA C.VP √ D.CHOP E.MOPP
解析:患者有感染、出血、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以及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根据过氧化酶染色阴性,非特异性酯酶阴性,可诊断为急淋白血病。急淋患者的诱导缓解治疗,常用的也是首选的是VP方案。 82.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重要的原因是 (分数:1.00) A.出血
B.红系统增殖受白血病细胞干扰 √ C.无效红细胞形成 D.造血原料缺乏 E.红细胞寿命缩短
解析: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重要的原因是白血病细胞扩增,正常造血细胞被排挤;另一方面由于白血病细胞生成的抑制因子,抑制正常造血。
83.男性,30岁。全身乏力,低热、伴左上腹肿块半年。肝肋下2cm,脾肋下7cm,化验: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140×109/L,血小板10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02,ph染色体阳性,正确的治疗为 (分数:1.00)
A.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 B.脾切除 C.HOAP方案化疗 D.羟基脲口服 √ E.VAP方案化疗
解析:患者脾大症状非常突出,白细胞增高明显,加之ph染色体阳性,应诊断为慢粒白血病。治疗应首选羟基脲口服。
84.恶性淋巴瘤累及颈、腹股沟淋巴结、肝及肺、并伴有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临床分期属 (分数:1.00) A.IIIA B.IVB √ C.IVA D.IIIB E.IIB
解析:淋巴瘤分期(AnnArbor1970),主要适用于HD,也可作为NHL分期之参考。病期病变范围Ⅰ期单个淋巴结区受累(Ⅰ)或单个结外器官组织受累(ⅠE)。Ⅱ期膈的同侧两个或更多淋巴结区受累(Ⅱ);或结外器官或组织和一个或更多淋巴结区受累(ⅡE)。Ⅲ期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同时有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限性受累(ⅢE)或脾受累(ⅢS)或两者均有(ⅢSE)。Ⅳ期一个以上结外器官或组织(有或无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或播散性受累,每期又分A和B。A为无症状;B有①发热38℃以上连续三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②6个月内体重下降 85.Auer小体不见于 (分数:1.00) A.M1型白血病 B.M2型白血病 C.M3型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解析:Auer小体较常见于急粒白血病细胞浆中,但不见急淋白血病。有助于鉴别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 86.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 (分数:1.00)
A.丙酸睾丸酮肌肉注射 √ B.造血干细胞移植 C.维生素B12肌注 D.抗胸腺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
解析:大剂量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其发生疗效时间往往在服药2~3个月后,故对重型再障无效。 87.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点是 (分数:1.00)
A.贫血重而出血轻 √ B.贫血与出血相一致 C.有贫血而无出血 D.无贫血而有皮下出血 E.贫血轻而出血重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贫血重而出血轻。 8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分数:1.00)
A.贫血和出血程度一致 √ B.贫血和出血程度不一致 C.有贫血而无出血 D.有出血而无贫血 E.无出血亦无贫血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虽然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也可导致贫血,但贫血和出血程度不一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没有贫血,但当出血明显时,可有与出血程度一致的贫血。
89.女性,20岁,贫血2年,平时月经量较多,自感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血常规: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3×1012/L,网织红细胞008,用硫酸亚铁治疗1周后,自觉症状有所改善,血红蛋白无变化,网织红细胞036。患者可能的诊断为 (分数:1.00)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C.缺铁性贫血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解析:此年轻女性病人,平时月经量较多,血红蛋白下降较红细胞减少更明显,因而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经铁剂治疗一周后虽然血红蛋白无变化,但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因此可能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是因为慢性失血所致,而其余四种贫血均不可能。 90.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为 (分数:1.00)
A.红细胞体积正常,中心浅染区缩小 B.红细胞比血红蛋白减少明显 C.血红蛋白比红细胞减少明显 √ D.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E.白细胞体积小
解析:缺铁性贫血血象特点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小、染色浅、中心浅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缺铁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经铁剂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在1周后即开始增高,提示铁剂治疗有效。 91.确诊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1.00) A.贫血、出血、感染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胸骨压痛 D.血象检查 E.骨髓象检查 √
解析:确诊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骨髓象检查,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92.关于自体输血,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分数:1.00)
A.自体输血可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
B.当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时,最好先采的先输,后采的后输 √ C.脾破裂出血手术时,可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 D.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于术前1个月开始采血
E.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或血液在体腔内存留过久,是自体输血的禁忌
解析:因为自体输血是收集自体血液输还本人,所以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减少了输血反应,没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当有胸腹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或心血管大手术出血时,可用血液回收机收集,经自动处理去除血浆和有害物质后,得到HCT达50%~65%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称回收式自体输血。但若是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被视为可能污染,不能再回输。当择期手术时,对符合条件的病人于术前1个月开始定期反复采血储存,在手术时输还病人,称预存式自体输血。自体血液可以适当稀释后回输,称稀释式自体输血。即在麻醉前开始采血
93.男性,50岁,1年来面色苍白、乏力,1个月来出现牙龈出血。化验Hb68g/L,WBC6×109/L,PLT32×109/L,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15%,可见到Auer小体,铁染色结果示细胞外铁(+++),环状铁粒幼细胞占11%,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根据FAB分型最可能的类型是 (分数:1.00) A.RA型 B.RAS型 C.RAEB型 D.RAEB-T型 √ E.CMML型
解析:患者全血细胞减少,明显贫血、出血,应考虑为RAEB及RAEB-T。原始细胞15%,符合RAEB(原始细胞5%-20%)的标准,但RAEB细胞出现Auer小体,则应归入RAEB-T。
94.男,18岁,自幼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150×109/L,血小板粘附率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父亲也有类似病史,考虑的诊断是 (分数:1.00) A.血友病
B.血管性血友病 √ C.过敏性紫癜 D.维生素K缺乏
E.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解析: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多为显性遗传。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降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抗原缺乏或结构异常为其特点。 95.男,44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3年。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8×1012/L,白细胞2×109/L,血小板32×109/L。骨髓增生减低,但红系增生,以中.晚幼红为主,尿Rous试验(+),Ham试验(+),首先考虑 (分数:1.00)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解析: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血常规考虑为贫血。根据特异性的检查:尿Rous试验(含铁血黄素尿试验)阳性和Ham试验(酸溶血试验)阳性,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96.急非淋白血病最佳诱导治疗缓解方案 (分数:1.00) A.VP B.AT-R C.DA √ D.CHOP E.MTX
解析:急非淋的标准方案为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97.对于恶性淋巴瘤,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分数:1.00) A.发热
B.恶病质 C.贫血
D.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 E.肝脾大
解析:恶性淋巴瘤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9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少出现 (分数:1.00) A.肌肉血肿 √ B.鼻衄 C.月经过多 D.口腔黏膜出血 E.皮肤瘀点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常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慢性型,常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等,女性月经过多常见。 99.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因为缺乏 (分数:1.00) A.叶酸和铁
B.叶酸和维生素B12 √ C.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 D.叶酸和维生素C E.维生素A和维生素C
解析: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使幼稚红细胞核内DNA合成障碍,影响细胞的分裂而使红细胞数量减少的一种贫血,简称为“巨幼贫”。它可以由单纯叶酸缺乏或单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也可以由叶酸和维生素B12同时缺乏引起,在实际上以叶酸缺乏者为多见。 100.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 A.仅适用于慢性期
B.主要作用是抑制抗原抗体生成 C.能使血小板数迅速上升 D.控制出血的作用明显 √ E.血小板正常后应立即停药
解析: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理主要是减少血小板抗体的生成,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刺激骨髓造血。对急性型和慢性型的急性出血发作均有疗效。控制出血的作用明显,多数患者在治疗数天后出血停止,两周内血小板数开始上升。但停药后易复发。血小板正常后应小剂量维持3~6个月。 101.下列检查中哪一项对缺铁性贫血最有诊断意义 (分数:1.00) A.血红蛋白减少 B.血清铁减少 C.总铁结合力增高 D.骨髓铁粒染色阴性 √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解析:缺铁性贫血的病人骨髓铁染色可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这是人体缺铁最直观的证据。血红蛋白减少和总铁结合力增高的贫血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比如巨幼贫引起血红蛋白减少,慢性病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血清铁减少、骨髓铁粒染色阴性如果未达到标准不能诊断为贫血。 102.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其疗效指标最早出现的是 (分数:1.00)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数上升 C.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
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上升 E.网织红细胞数上升 √
解析: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5~10天后网织红细胞增多,2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个月以后恢复正常。 103.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是 (分数:1.00) A.脾切除术 B.糖皮质激素 C.雄激素 √ D.右旋糖酐铁注射 E.止血药物
解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药物是雄激素,主要刺激造血功能,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 104.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应是 (分数:1.00)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E.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解析: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05.下列哪项用于胃切除后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分数:1.00) A.脾切除术 B.糖皮质激素 C.雄激素
D.右旋糖酐铁注射 √ E.输血
解析:补铁治疗原则:首选口服铁剂,如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胃肠道解剖异常影响铁剂吸收者,可用铁剂肌内注射,右旋糖酐铁是常用的注射铁剂。 106.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 (分数:1.00)
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 B.低血清铁-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低血清铁 D.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贫血 √
解析:人体内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缺乏时,首先动用贮存铁用于血红蛋白合成,贮存铁耗尽后进一步引起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如缺铁不能纠正,则导致红细胞内缺铁,出现贫血和组织缺铁表现。
107.急性型ITP的描述,哪项是适当的 (分数:1.00) A.多见于青年女性 B.无前驱症状
C.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 D.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 E.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加 √
解析:可以将急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比学习 108.ITP的描述中,哪项是不适当的 (分数:1.00) A.脾不大
B.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 C.巨核细胞体积变大 √ D.血小板计数减少 E.出血时间延长
解析:ITP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反映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指标之一的出血时间会延长,脾不大,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表现为巨核细胞体积变小,而不是变大。 109.早期缺铁性贫血形态学改变为 (分数:1.00)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D.大细胞性贫血 E.以上都不是
解析:缺铁性贫血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缺铁早期仅表现为体内贮存铁减少或消失,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继续缺铁则引起红细胞内铁缺乏,表现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缺铁不能纠正则引起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10.ITP患者最常出现的抗体 (分数:1.00) A.APF,AKA B.ANA,抗dsDNA C.ANA,APF D.PAIg,PAC3 √
E.抗SSA抗体,抗SSB抗体
解析: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80%以上的ITP患者PAIg及PAC。阳性,而其他组合主要见于一些风湿性疾病,ITP患者部分也可以出现其他抗体阳性。 111.下列哪项是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 (分数:1.00) A.有慢性失血史
B.血涂片见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 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
解析:骨髓小粒可染铁代表体内的储存铁,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即表示体内已无储存铁,故可肯定诊断缺铁,而其他几项检查或病史则不能完全肯定缺铁。如在慢性疾病贫血时,虽然血清铁降低,但储存铁可能正常或偏高。
112.与过敏性紫癜密切相关的细菌感染中主要为哪种细菌 (分数:1.00)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β溶血性链球菌 √ D.肺炎球菌 E.流感嗜血杆菌
解析:过敏性紫癜细菌感染主要是β溶血性链球菌。 113.慢粒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分数:1.00)
A.脾脏显著肿大为主,并有腹胀、低热、乏力 √ B.纵隔淋巴结肿大 C.易全身广泛出血 D.容易并发感染
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及因脾大引起的左上腹不适。脾大常最为突出,部分患者有胸骨中下段压痛。一般不出现淋巴结肿大。 114.过敏性紫癜腹型哪种临床表现最常见 (分数:1.00) A.恶心、呕吐 B.腹泻 C.便血 D.呕血 E.腹痛 √
解析:过敏性紫癜腹型除皮肤紫癜外,可出现恶心、呕吐、呕血、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及体征。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常为阵发性绞痛。 115.血红素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是 (分数:1.00) A.缺铁性贫血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海洋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慢性病贫血
解析:缺血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减少,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引起血红素合成障碍而导致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减少为特征的疾病。海洋性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有一种或几种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116.骨髓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在下列哪种疾病中常见降低或为零 (分数:1.00) A.严重细菌感染 B.骨髓瘤 C.淋巴瘤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解析:急粒和慢粒白血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是降低的。 117.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可分为 (分数:1.00)
A.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2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3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3类 √ D.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5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4类 解析: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118.下列哪项检查不是血小板异常的筛选试验 (分数:1.00) A.血小板计数 B.血块收缩试验 C.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D.BT E.PT √
解析:PT是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119.过敏性紫癜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分数:1.00) A.BT延长 √ B.CT延长 C.PT延长 D.APTT延长 E.TT延长
解析: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相关检查,除BT可能延长外,其他均正常。 12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本治疗药物是 (分数:1.00) A.VP √ B.DA或HA C.HOAP
D.小剂量阿糖胞苷 E.左旋门冬酰胺
解析:VP方案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基本的化疗方案。 121.鉴别再障与白血病最有价值的是 (分数:1.00) A.贫血的程度 B.感染的种类 C.出血的部位 D.浸润症状 √ E.白细胞数目 解析:
122.男性,40岁,发热伴鼻出血一周。检查牙龈肿胀,肝脾轻度肿大;血红蛋白40g/L,白细胞0×109/L,血小板15×109/L,骨髓象原始细胞占60%,过氧化酶染色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应诊断为 (分数:1.00)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红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解析:患者有感染、出血、贫血、肝脾肿大以及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根据过氧化酶染色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阳性,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可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23.青年女性,农民,头昏心悸、颜面苍白5年,并感吞咽困难。Hb45g/L,RBC0×1012/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染色过浅,首选抗贫血制剂为 (分数:1.00) A.维生素B12 B.叶酸
C.口服铁剂 √ D.雄激素 E.泼尼松
解析:患者Hb45g/L属于重度贫血。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染色过浅,考虑缺铁性贫血。除针对病因治疗外,首选治疗是补充铁剂,并以口服制剂为首选。
124.男性,28岁,头晕乏力一年半,皮肤散在出血点,血象Hb65g/L,RBC2×1012/L,WBC8×109/L,PLT30×109/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80%,中性20%,肝脾无肿大,骨髓增生低下,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1.00)
A.骨髓纤维化 B.慢性再障 √ C.急性再障 D.脾功能亢进 E.白血病
解析:该患者全血细胞减少,有贫血、出血症状,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增生低下,最可能的诊断是再障,其病程一年半,进展缓慢,症状相对较轻,为慢性再障。
125.男,17岁,3日来出现皮肤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高出皮肤表面,伴有关节痛及腹痛,化验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6×109/L,血小板150×109/L,BT正常,应诊断为 (分数:1.00)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 √ C.急性白血病 D.急性关节炎 E.急腹症
解析:青少年男性,皮肤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高出皮肤表面,伴有关节痛及腹痛,血小板计数、BT正常,符合过敏性紫癜。
126.男,10岁,体重30kg,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泼尼松30mg/d治疗6个月,治疗效果不佳,以下哪种处理是不适当的 (分数:1.00) A.硫唑嘌呤 B.环孢素 C.环磷酰胺 D.长春新碱 E.加大激素用量 √
解析: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适应证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脾切除疗效不佳者、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的禁忌证、与激素合用以提高疗效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本例患者已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6个月疗效不佳,如再增加剂量,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毒副作用,可试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胶等免疫抑制剂。 127.女性,3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0×109/L,血小板185×109/L,血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5。对上述治疗效果反应最早的指标是 (分数:1.00) A.血红蛋白含量 B.白细胞数量
C.网织红细胞计数 √ D.叶酸、维生素B12含量 E.铁蛋白含量
解析:观察口服铁剂有效的最早指标是网织红细胞数量,治疗后5~10天后增多。
128.女性,3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0×109/L,血小板185×109/L,血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5。除病因治疗,还应采取哪项措施 (分数:1.00) A.血浆输注 B.补充铁剂 √ C.大剂量丙球蛋白滴注 D.维生素B12和叶酸 E.红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解析:除针对病因治疗外,首选治疗是补充铁剂,并以口服制剂为首选。
129.女性,3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0×109/L,血小板185×109/L,血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5。明确诊断需做的检查应除外哪项 (分数:1.00) A.骨髓检查
B.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 C.染色体检查 √ D.血清铁蛋白检查 E.MCV,MCH,MCHC
解析:此女性病人,平时月经量较多,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血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因此可能是因为慢性失血所致缺铁性贫血,故应检查MCV,MCH,MCHC以判断贫血类型;检查铁的代谢及贮备情况以确诊。
130.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的是 (分数:1.00)
A.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大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 B.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
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原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小巨核细胞增多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病态巨核细胞增多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系血细胞均减少,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增多者大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有成熟障碍。 131.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的是 (分数:1.00)
A.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大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 √ B.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C.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原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小巨核细胞增多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病态巨核细胞增多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系血细胞均减少,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增多者大多为颗粒型巨核细胞,有成熟障碍。 132.下列检查中对缺铁性贫血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分数:1.00) A.血红蛋白减少 B.血清铁减少
C.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D.骨髓铁染色阴性 √ E.总铁结合力增高
解析:缺铁性贫血骨髓涂片用亚铁氰化钾染色(普鲁士蓝反应)后,在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以上表现对缺铁性贫血具有诊断价值。 133.王某,男,24岁。发热,咽痛,皮肤紫斑1个月余。检查:胸骨压痛明显,肝、脾大,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占38%,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其诊断是 (分数:1.00)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粒细胞缺乏症
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急性白血病 √ E.过敏性紫癜
解析: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高热时提示有继发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等)、出血(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器官组织浸润(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下端压痛,眼球突出、复视、失明等)。 13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的血液病是 (分数:1.00) A.急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白细胞减少症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②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③脾不大;④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⑤泼尼松或脾切除治疗有效;⑥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135.下列各项,白细胞减少症主要治疗是 (分数:1.00) A.病因治疗 √ B.使用糖皮质激素 C.使用促粒细胞生成药物 D.休息 E.增加营养
解析:白细胞减少症主要是病因治疗,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白细胞可以恢复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136.下列各项,急性白血病高热的主要病因是 (分数:1.00) A.代谢亢进 B.化疗反应 C.白血病细胞浸润 D.广泛出血 E.合并感染 √
解析:急性白血病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虽然白血病本身可以发热,但高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
137.患者,男。反复感染、出血2个月。检查: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骨髓与淋巴结活检均见异常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组织细胞。其诊断是 (分数:1.00)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C.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D.恶性组织细胞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严重贫血伴有出血和感染,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脾不大,骨髓增生低下。 138.肝素抗凝血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分数:1.00)
A.阻碍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增强ATⅢ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 √ D.降低血中钙离子浓度 E.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解析:肝素具有抗凝的作用,主要是依赖血浆蛋白酶抑制剂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是因子Ⅱ、Ⅻ、Ⅺ、Ⅸ、Ⅹ、Ka及纤维蛋白溶酶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这些因子化学结合,形成稳定的1:1复合物,从而抑制这些因子,发挥抗凝血作用。 139.高度脾肿大可见于 (分数:1.00) A.结缔组织病 B.急性白血病 C.慢性溶血性贫血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脾高度肿大,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表面不平整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肉瘤、恶性组织性疾病。 140.染色体为t(15;17)的白血病类型是 (分数:1.00) A.AML-M3 √ B.AML-M2 C.CML D.AML-M5 E.A1L
解析: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90%的M3有t(15;17)(q22;q21),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α(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这是M3发病及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础。 14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原始细胞中有Auer小体的见于 (分数:1.00) A.RA型 B.RAS型 C.CMML型 D.RAEB型 E.RAEB-t型 √
解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原始细胞中有Auer小体的见于RAEB-t型。 142.不属于维生素依赖性的凝血因子是 (分数:1.00) A.Ⅶ B.X C.Ⅷ √ D.Ⅸ E.Ⅱ
解析:人体内生成的与维生素K密切相关的凝血因子,主要有FX、FⅨ、FⅦ、凝血酶原(FⅡ)及其调节蛋白PC、Ps等,称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143.女,46岁,持续性心房颤动5年,2年前曾出现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障碍,该患者长期抗凝治疗首选
(分数:1.00) A.低分子肝素
B.双嘧达莫(潘生丁) C.华法林 √ D.普通肝素 E.阿司匹林
解析:导致脑栓塞的心源性血栓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及非瓣膜病伴心房颤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二尖瓣脱垂、卵圆孔未闭等。也有来自左心室者,左室附壁血栓主要
见于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无其心功能较差者。此外,心肌病无其伴心功能不全和心房颤动患者,也常并发血栓栓塞。华法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应维持INR在2.0~3.0(75岁以上老年人可维持INR在1.6~2.5)。如果患者没有抗凝治疗的禁忌证,下列患者应该选择华法林:有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周围血管栓塞或脑卒中病史;具有一项以上下列中危因素:年龄大于75岁、高血压、左室功能低下或心力衰竭、糖尿病。仅具有一项中危因素患者可以选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其他低危患者可应用阿司匹林。
144.男,26岁,发热,乏力伴皮肤出血点2周,查体:贫血貌,牙龈肿胀,肝脾轻度肿大。化验:Hb75g/L,WBC8×109/L,Plt57×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84%,过氧化物酶染色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1.00)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红白血
解析:过氧化物酶染色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提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其另外一个特点是牙龈肿胀明显。
145.女,28岁,反复牙龈出血和月经增多半年。查体:轻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肝脾肋下未触及。试验室检查:Hb82g/L,RBC0×1012/L,WBC6×109/L,Plt13×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36%,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少,骨髓内、外铁均减少。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1.00) A.溶血性贫血
B.慢性ITP合并缺铁性贫血 √ C.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白血病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排除再障,肝脾不大排除白血病。MDS骨髓造血红系常超过60%或者少于I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
146.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人,体重50kg,入院时,血压100/60mmHg,心率100次/分,呼吸30次/分,深。面色潮红,呼气中有酮味,补液应给哪项 (分数:1.00) A.输全血
B.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 C.11.2%乳酸钠溶液 D.5%碳酸氢钠溶液 √ E.5%氯化钠溶液
解析:诊断为代谢性酸中毒,故补充5%碳酸氢钠溶液。
147.急性粘连性肠梗阻3天患者,中度缺水,血压90/70mmHg,血清钠140毫当量/千克,钾5毫当量/升、二氧化碳结合力35容积%,应先输下列哪种液体 (分数:1.00) A.0.3%氯化钾液 √ B.5%碳酸氢钠液 C.平衡盐液 D.5%氯化钠溶液 E.5%葡萄糖溶液
解析:中度缺水,血压可以,钠正常,钾偏低,二氧化碳结合力偏高。
148.瘢痕性幽门梗阻病人术前纠正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时。选用的液体应为 (分数:1.00)
A.1.25%碳酸氢钠液+林格液 B.1.25%碳酸氢钠液+5%葡萄糖液 C.5%葡萄糖液+1/6mmol/L乳酸钠液 D.5%葡萄糖盐水+氯化钾液 √ E.1/6mmol/L乳酸钠液
解析:瘢痕性幽门梗阻病人,术前由于酸性胃液丧失过多.最易出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在纠正时,可输注等渗盐水或葡萄糖盐水,恢复细胞外液量和补充氯,纠正低氯性碱中毒,使pH值恢复正常。碱中毒时几乎都伴发低钾血症,所以须同时补给KCl,才能加速碱中毒的纠正。 149.导致低钙血症的外科疾病中,不包括下述哪一种 (分数:1.00) A.急性重症胰腺炎 B.骨转移性癌 √ C.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D.小肠瘘 E.急性肾衰竭
解析:外科疾病中引起低钙血症的可有重症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肾衰竭和小肠瘘的病人,而骨转移性癌的病人常是发生高钙血症,故骨转移性癌项是不被包括的。 150.低钾性碱中毒可能出现于下列哪种情况 (分数:1.00) A.尿毒症 B.胃手术后 √ C.术后少尿 D.严重创伤 E.大量输血
解析:低钾性碱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酸性胃液丧失过多。如胃手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至胃肠功能恢复,胃液丢失使大量的H+失去,肠液中的HC0-3便不能被来自胃液的盐酸所中和,HC0-3被重吸收,使血中HC03-增高。胃液丧失的同时也失去了钠、氯和细胞外液,而使HCO-3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增加。在代偿钠、氯和水丧失的过程中,K+和Na+的交换及H+和K+的交换增加,使H+和K+丧失过多,而引起低钾性碱中毒。
151.关于体内钙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分数:1.00)
A.血清钙的浓度一般相当稳定 B.血清钙浓度为2.25~2.75mmol/L
C.不少外科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钙代谢紊乱
D.机体内的钙99%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贮存于骨骼中
E.血清中的非离子化钙不到半数,但却起着维持神经肌肉稳定性的作用 √
解析:机体内钙的绝大部分(99%)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形式贮存于骨骼中。血清钙浓度为2.25~2.75mmol/L,相当恒定。45%为离子化钙,起着维持神经肌肉稳定性的作用。不少外科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钙代谢紊乱,无其是低钙血症。
152.一位术后贫血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输入以下何种血细胞制品最恰当 (分数:1.00) A.浓缩红细胞 √ B.洗涤红细胞 C.冷冻红细胞 D.少含白细胞红细胞 E.库存全血
解析:浓缩红细胞是压积红细胞,它不含或少含血浆,适用于血容量正常而需补充红细胞的贫血。无其对本例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不致引起不良反应或循环超负荷。而洗涤红细胞、少含白细胞红细胞两项适用于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胞凝集抗体有发热反应的贫血。冷冻红细胞、库存全血又不如浓缩红细胞容量小、效果大。
153.关于输血技术和注意的问题中,下列哪项错误 (分数:1.00)
A.我国目前的抗凝血一般可保存14天 √ B.一般速度下输入1~2冷藏血时不需要预热
C.不应向输入的血液中加任何药物,以免发生凝血或溶血 D.一次输血不应超过4小时,以避免室温下引起细菌繁殖 E.应使用带有过滤器的输血器,以便滤出细胞聚集物和纤维蛋白块
解析:我国目前常用的抗凝剂有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和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在2~8度环境中,这二者的抗凝血可保存21天。
154.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累及的最常见部位是 (分数:1.00) A.鼻腔 B.鼻窦 C.硬腭 D.扁桃体 √ E.咽部
解析:咽淋巴环是NHL的好发部位,其中最常发生在扁桃体和软腭,而其余部位均相对较少。 15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Ph染色体是 (分数:1.00) A.T(8;21) B.T(8;22) C.T(9;21) D.T(9;22) √ E.T(9;23)
解析:Ph染色体是指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的部分交互移位,所以只有t(9;22)是正确的。其余提示交互移位的染色体均不正确。 156.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1.00)
A.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
B.细胞内液量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中 √ C.血浆约占体重的10%
D.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等都属功能性细胞外液 E.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为260~280mmol/L
解析:在关于体液的叙述中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0%。血浆约占人体体重的5%,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等都属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等,一般为290~310mmol/L。在男性细胞内液量约占体重的40%,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中,故只有B的叙述是正确的。
157.男65岁,无痛性双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半个月,到医院行淋巴结活检病理,发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染色CD20阳性,CD5阳性,有t(11;14),表达bcl-1。诊断为NHL,最可能的类型是 (分数:1.00)
A.单核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B.脾边缘区细胞淋巴瘤 C.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D.滤泡性淋巴瘤 E.套细胞淋巴瘤 √
解析:本老年男性患者有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淋巴结活检发现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浸润,因此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本题的重点是确定NHL的类型,根据免疫表型和染色体及表达bcl-l,均支持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若CyclinDl阳性会更支持。其余备选答案中的NHL虽然都是CD20阳性,但其他检查均不相同。
158.9%NaCI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对人细胞内液来说 (分数:1.00) A.两者都是等渗液 B.两者都是高渗液 C.两者都是低渗液
D.前者是低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E.前者是等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
解析: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渗透压是相等的,在论及溶液渗透压时,常常以血浆(细胞外液的一部分)渗透压为标准,0.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是常用的等渗溶液。10%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为5%葡萄糖溶液的两倍,所以是高渗的。 159.输血可传播以下哪一种疾病 (分数:1.00) A.结核 B.伤寒 C.疟疾 √ D.钩虫病 E.甲型肝炎
解析:输血及血制品都可能传播疾病,疟疾是其中之一,其他常见的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其他几种疾病分别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
160.急性肠梗阻病人大量呕吐,脉细数,血压下降,可能是 (分数:1.00) A.低渗性缺水 B.等渗性缺水 √ C.高渗性缺水 D.低钾血症 E.高钾血症
解析:急性肠梗阻病人大量呕吐,很快造成消化液和体液的大量急性丢失,而出现脉数、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症状,是典型的等渗性缺水的表现。而低渗性缺水多为慢性继发性失水。高渗性缺水最明显的症状是口渴。高血钾常致心率缓慢或不齐。低一钾的最早表现为肌肉无力。 161.一幽门梗阻病人,血氯83mmol/L.血钾2毫克当量/升,应补给何种液体 (分数:1.00)
A.生理盐水+氯化钾 √ B.10%葡萄糖液+氯化钾 C.复方氯化钠液
D.1.25%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钾 E.20%氯化铵溶液+氯化钾
解析:由于幽门梗阻引起大量胃液丢失,导致脱水和低钾,低氯和代谢性碱中毒,故应当给予针对性的补充。10%葡萄糖液+氯化钾、复方氯化钠液、1.25%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钾都只分别补充了一种电解质,而20%氯化铵溶液+氯化钾则是当血氯低于80mmol/L时可予口服补充者。
162.男,64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近10天来每日只饮水少许。极度口渴、乏力、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少、尿比重030,应静滴 (分数:1.00) A.10%葡萄糖液 B.林格液
C.5%葡萄糖盐水 √
D.5%葡萄糖液 E.平衡液
解析:病人因吞咽困难、摄入水分不够,表现为极度口渴、乏力、口舌和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少等缺水状况,但尿比重增高,已属中度高渗性缺水,应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以补充已丧失的液体。故选择5%葡萄糖盐水为恰当。 163.低血钾可导致 (分数:1.00) A.酸中毒 B.碱中毒 √ C.高渗性缺水 D.低渗性缺水 E.等渗性缺水
解析:低血钾可引起碱中毒。因血清钾过低时,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交换增加,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而远曲肾小管排K+减少,排H+增多,结果发生碱中毒。 164.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化诱导剂治疗,通常首选下列哪一种 (分数:1.00) A.十三顺式维A酸 B.全反式维A酸 √ C.罗钙全 D.α-D3
E.小剂量阿糖胞苷
解析: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化诱导剂治疗,通常首选全反式维A酸,缓解率可达85%,其余四种虽然均可有效,但均较差。
165.输库血每超过800毫升后,应注射 (分数:1.00) A.安乃近2毫升 B.肝素10单位
C.5%碳酸氢钠液200毫升 D.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 √ E.6-氨基己酸3克
解析:输库血每超过800毫升后,应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可以对抗抗凝血剂枸橼酸盐。 166.男20岁,头昏、乏力、全身痛、皮肤出现紫癜半月余,胸骨明显压痛,肝5厘米,脾1厘米。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0×1012/L,血小板20×109/L,诊断最可能是 (分数:1.00)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急性白血病 √
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解析:是急性白血病的表现,再障没有脾肿大。 167.白血病发生齿龈肿胀以哪一类型为最多见 (分数:1.00) A.急性淋巴细胞型 B.急性粒细胞型 C.急性单核细胞型 √ D.急性红血病 E.慢性粒细胞型
解析:急性单核细胞型齿龈肿胀最多见。
168.完全表达未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的类型是 (分数:1.00) A.成人T细胞淋巴瘤 B.周围T细胞淋巴瘤
C.蕈样肉芽肿/赛塞里综合征 √ D.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 E.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解析:该题中的五种淋巴瘤均为T细胞淋巴瘤,即表型均为CD3阳性,而CD3阳性T细胞又分为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CD3阳性、CD4阳性、CD8阴性)和成熟的抑制性T细胞(ICD3阳性、CD4阴性、CD8阳性),备选项中只有蕈样肉芽肿/赛塞里综合征增生的细胞为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其余四种淋巴瘤增生的细胞虽然均呈CD3阳性,而CD4和CD8的表达却不一致。 169.下述关于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
A.自体骨髓移植应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 √ B.异基因骨髓移植应在第二次缓解期进行 C.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的年龄应控制在40岁以内 D.从完全缓解到自体骨髓移植的时间间隔以6个月为佳 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较自体骨髓移植的造血功能恢复慢
解析:骨髓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自体骨髓移植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效果较好,从完全缓解到自体骨髓移植的时间间隔以6个月以上为佳,而且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功能恢复较自体骨髓移植快。异基因骨髓移植除儿童高危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果较好,不必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外,均应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病人的年龄应控制在50岁以内为妥。因此本题A是正确答案。 170.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确诊时最少见的体征是 (分数:1.00) A.脾肿大 B.胸骨压痛 C.面色苍白 D.肝脏肿大 E.淋巴结肿大 √
解析: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确诊时常见脾肿大,亦可有胸骨压痛、肝肿大和轻度贫血引起的面色苍白,但不像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那样容易侵犯淋巴结,故很少有淋巴结肿大。 171.哪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不作用于S期 (分数:1.00) A.长春新碱 √ B.阿糖胞苷 C.氨甲蝶呤 D.羟基脲 E.6-硫代鸟嘌呤
解析:凡是不影响DNA合成的药物均不作用于S期,其中只有长春新碱不影响DNA合成,不作用于S期,而是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于M期。 172.哪一型白血病最易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数:1.00)
A.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红白血病
D.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 E.急性原始粒细胞性白血病
解析:均为急性白血病,它们都会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组织因子促进凝血而诱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但由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与其他四型白血病不同,细胞内含有大量颗粒,有更强的促凝活性,所以最易发生DIC。 173.哪种疾病最易引起明显脾肿大 (分数:1.00)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过敏性紫癜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急性白血病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易引起明显脾肿大,其他可能有脾肿大,但均不明显。 174.下列哪项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分数:1.00) A.血块回缩不良 B.脾轻度肿大 C.出血时间延长 D.巨核细胞增加 E.Coombs试验阳性 √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不会有Coombs试验阳性,除非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的Evans综合征可阳性,其余各项均符合。
175.下述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中,哪一种最常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分数:1.00)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D.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红白血病
解析: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均可浸润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CNS白血病,特别是随着生存期的延长更为突出,但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多见,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17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多长时间未见效,才考虑切脾 (分数:1.00)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6个月 E.>6个月 √
解析:临床经验和教科书均提出一般于6个月以上糖皮质激素治疗未见效才考虑切脾。 177.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下列哪项不正确 (分数:1.00)
A.骨髓和血中原始细胞一般为30%~80% B.不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 C.大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变 D.20%~30%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 E.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终末期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可以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如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178.ITP的免疫抑制治疗中,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 (分数:1.00) A.长春新碱 √ B.环磷酰胺
C.硫唑嘌呤 D.环孢素 E.甲氨蝶呤
解析:ITP经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疗效不佳者,常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备选项中五种药物均为免疫抑制剂,其中最常用的为长春新碱,长春新碱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可能有促进血小板释放的作用,因此最常使用。
179.下述关于长春新碱治疗ITP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
A.长春新碱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B.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 C.可能促进血小板自贮存池释放 D.每周只用一次
E.静脉注射比静脉滴注效果更佳 √
解析:ITP(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是长春新碱,临床实践证明静脉滴注比静脉注射效果更佳。
180.下列关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
A.是由体内[HCO-3]减少引起的 B.最突出的表现是呼吸变慢、变浅 √ C.呼气中可有酮味 D.血清pH降低
E.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需应用碱剂治疗
解析: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最常见的酸碱失调。酸性物质聚集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均可引起。它的明显表现是呼吸深、快,呼出气带有酮味。检测血液pH和HC03-可有明显下降。但只要消除病因,补充液体,较轻的常可自行纠正,不必使用碱性药物。
181.以原因不明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的霍奇金病的特征是 (分数:1.00) A.一般年龄较轻 B.女性较多 C.病变较为弥散 √ D.常不累及腹膜后淋巴结 E.多数都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
解析:以原因不明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者约占霍奇金病病人数的30%~50%,这些病人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散,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仅部分病人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 182.下列哪项不符合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分数:1.00)
A.肌无力,腱反射减退 B.腹胀,肠麻痹 C.心率快,心律异常 D.代谢性碱中毒 E.尿量少,呈碱性 √
解析:当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表示有低钾血症存在。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可有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病人腹胀、厌食,有肠麻痹表现。心脏节律异常。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一方面因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致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的Na+、K+交换减少,Na+和H+交换增加,排出的H+增多,尿呈酸性,故说尿呈碱性是不对的。 183.淋巴瘤病人增生的细胞可以完全表达为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的是 (分数:1.00) A.皮肤T细胞性 √ B.周围性T细胞性
C.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性 D.小肠T细胞性 E.成人T细胞性
解析: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为蕈样肉芽肿病,增生的细胞为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而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增生的细胞表达为辅助性或抑制性T细胞,小肠T细胞和成人T细胞淋巴瘤都是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的特殊类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增生的细胞是T免疫母细胞。 18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累及胃肠道的部位是 (分数:1.00) A.胃 B.十二指肠 C.回肠 √ D.结肠 E.直肠
解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累及胃肠道部位以小肠为多,其中半数以上为回肠,其次为胃,结肠很少受累。
185.下列引起ITP病人出血的机制中,下列哪项最不可能 (分数:1.00) A.血小板破坏过多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血小板第3因子异常 √ E.血小板功能异常
解析:ITP病人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和可能同时伴生成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而且ITP病人有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常伴血小板功能异常,也可导致出血,一般ITP病人的血小板第3因子无异常。 186.有关国内霍奇金病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分数:1.00)
A.HD仅占全部淋巴瘤的8%~11% B.淋巴细胞耗竭型最常见 √ C.淋巴细胞为主型较为少见
D.淋巴细胞为主型较易向其他各型转化 E.结节硬化型不易转化
解析:在国内的HD中,淋巴细胞耗竭型较为少见,而以混合细胞型为最常见。 187.哪种情况骨髓红系增生情况与网织红细胞计数不一致 (分数:1.00)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MDS) √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解析:MDS的骨髓呈病态造血,红系增生虽然明显活跃,但因有骨髓内原位溶血,所以网织红细胞减低,所以导致骨髓红系增生情况与网织红细胞计数不一致,而其他情况均无骨髓内原位溶血,故都是一致的。 188.当病人出现血容量不足的症状时,说明在短期内体液丧失至少已达体重的 (分数:1.00) A.3%。 B.5% √ C.7% D.10% E.15%
解析:当病人出现血容量不足的症状时主要表现为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示细胞外液已丧失体液达体重的5%。需快速静脉补人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
189.一位病人输血约40ml时发生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腰痛等症状,通常提示 (分数:1.00) A.溶血反应 √ B.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C.细菌污染 D.变态反应 E.枸橼酸盐的毒性
解析:发热反应多在输血后1~2小时内,伴皮肤潮红,头痛等。一般1~2小时后缓解。当血液污染时,轻者如发热反应,重者仅输入10~20ml血,就可发生严重休克。在出现变态反应时病人常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瘙痒等症状。而枸橼酸盐的毒性表现是代谢性碱中毒。本题中的一系列症状均与上几种反应不符,是典型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表现。
190.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大多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只有下列哪一种例外 (分数:1.00) A.红细胞的生活力 B.钾离子浓度 √ C.pH
D.血小板的活性 E.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
解析:血液贮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大。红细胞的生活力及携带氧的能力均下降。血小板的活性降低。唯有钾离子的浓度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库血钾主要来自红细胞。 191.关于自体输血,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分数:1.00)
A.自体输血不会发生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B.当应用血液稀释回输的方法输血时,最好是先采的先输,后采的后输 √ C.脾破裂或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手术时,可采用自体失血回输 D.预存自体库血的输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0日
E.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以上者,被认为是自体输血的禁忌
解析:因为自体输血是收集自体血液输还本人,故可以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又配合试验,不会发生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也没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当有胸腔、腹腔内出血,如脾破裂或异位妊娠破裂失血时可将自体失血收集回输,但若是胸、腹腔的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以上者,被视为可能有污染,不能再回输。当择期手术时,可将符合条件的病人,手术前定期反复采血贮存,在手术或急需时输还病人。但贮存在血库的时间不宜超过10天。自体血液可以适当地稀释回输,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血凝机制,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但在回输操作时应当先输后采的血,因为最先采取的血液,最富于红细胞和凝血因子,宜留在最后输入。
192.下列哪项症状不是输血所致的过敏反应 (分数:1.00) A.发热 √
B.面色潮红,皮肤瘙痒 C.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D.支气管痉挛 E.过敏性休克
解析:发热不是过敏反应的表现,其余四个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193.哪项在严重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最常见到 (分数:1.00) A.BT延长 √ B.CT延长 C.束臂试验阴性
D.血小板功能正常 E.骨髓巨核细胞数减少
解析:严重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血小板明显减少,而且血小板抗体一般也明显增高,故BT(出血时间)常见延长,而束臂试验应该阳性而不是阴性,血小板功能应该异常而不是正常,骨髓巨核细胞数应该增加而不是减少,代表凝血功能的CT(凝血时间)应该正常而较少延长。 194.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可见于哪种黄疸 (分数:1.00) A.肝细胞性黄疸 B.溶血性黄疸
C.Roter综合征引起的黄疸 D.Gilbert综合征引起的黄疸 E.阻塞性黄疸 √
解析: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是阻塞性黄疸的特点,也是与其他各种黄疸的鉴别要点之一,其余各种黄疸均无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19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分数:1.00) A.发热、出血、贪血 B.一般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减低 √ D.骨髓可呈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减少 E.末梢血淋巴细胞比例数增高
解析: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均应该增高。 196.对于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 (分数:1.00)
A.用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高6~20倍 B.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
C.多数是不可逆的,即使停止用药,再生障碍性贫血仍继续发展 √ D.可影响骨髓细胞成熟和抑制幼稚细胞增殖 E.可能阻滞mRNA的功能
解析: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病例是可逆的,只有少数病例即使停用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仍继续发展。
197.女,22岁,贫血,鼻出血,发热,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未见到幼稚细胞。为鉴别非白血性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需检查 (分数:1.00)
A.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 B.骨髓象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多少 √ C.网织红细胞多少 D.皮肤及齿龈有否浸润 E.反复检查血象
解析:最主要是检查骨髓中原始和幼稚细胞的多少,非白血性白血病增高,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减少,其他检查均不是主要的。
198.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有效的一般病例中,下列哪项恢复最困难 (分数:1.00) A.血红蛋白 B.网织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血小板 √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有效的病人,一般骨髓红系较易恢复,其次是单核粒细胞系统。最困难的是巨核细胞系统,故血小板恢复最困难。
199.用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错误的是 (分数:1.00)
A.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 B.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 C.对重型再障无效
D.再用药1个月后生效 √ E.日前常用的是司坦唑醇(康力龙)
解析:临床实践证明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其发生疗效的时间一般在用药2~3个月后,故对重型再障无效,目前常用的是睾酮衍生物司坦唑醇(康力龙)。因此雄激素在用药1个月后生效的说法是错误的。
200.女,18岁,两个月来脸色苍白,月经过多,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9×1012/L,血小板210×109/L,分别在髂前及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未取得骨髓,胸骨片显示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红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为 (分数:1.00) A.缺铁性贫血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脾功能亢进症
解析:粒、红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未见巨核细胞,全血减少,故是再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