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一、选择题
1、当企业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时,主动召回该产品是在实践( )。 A.社会响应 B.道德准则 C.社会义务 D.社会责任
2、在组织设计中,用来描述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程度的变量或要素是( )。
A.工作专门化 B.正规化C.管理跨度D.部门化
3、一家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计划在重庆建立汽车制造厂,建设周期为一年,需完成基础建设、设备安装、生产线调试等系列工作,( )技术最适合来协调各项活动的资源分配。
A.甘特图B.负荷图C.PERT网络分析D.线性规划
4、如果管理者非常重视组织成员的高满意度,则( )沟通网络是最有效的。 A.轮式 B.全通道式 C.小道消息D.链式
5、企业选择产业中的一个或者一组细分市场,制定专门的战略向此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这是典型的( )。
A.增长型战略 B.别具一格战略 C.专一化战略 D.公司层战略
6、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面临这样一种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决策者能够估计出每一种备择方案的可能性或者结果。我们称这种决策制定条件为( )决策。 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风险性 D.概率性 7、组织行为学尤其关注的是( )。
A.组织中人们的心理状况B.人们的行为在工作中的表现
C.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D.活动所创造的组织绩效 8、“奖金”在双因素理论中称为( )。
A.保健因素B.激励因素C.满意因素D.不满意因素 9、如下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影响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 ) A.组织的层次 B.权力的大小 C.环境的不确定性 D.未来投入的持续时间
10、在管理方格(managerial grid)理论中,任务型管理是指如下哪种情形?(A.对人和工作两个维度都非常关注 B.更关注人
C.对人和工作两个维度都不是特别关注 D.更关注工作
二、名词解释
11、组织文化
12、有限理性决策
)
13、管理学
14、组织发展
15、矩阵型结构
16、组织结构
17、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
18、管理者与领导者
三、简答题
19、美国及全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20、简述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21、描述古典理论家作出的重要贡献。
22、管理者解决组织冲突的策略有哪些?
23、比较三种传统的组织设计。
24、描述用来分配资源的四种技术。
四、辨析题
25、“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竞争优势的概念与其在营利性组织中同等重要。”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26、“管理者最基本的职责是关注人们的工作绩效以实现想要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27、合乎道德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企业获利。
五、案例题
28、自2010年1月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富士康已发生十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也引发了广泛的议论,甚至有媒体把富士康的管理称为“铁血管理”。你如何评价富士康的这种管理模式?从富士康的管理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六、论述题
29、怎样利用管理控制的特点提高管理控制水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社会义务是指当企业为了履行特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而从事的社会活动,组织做了其有义务做的事,并没有额外的行为。道德准则是指组织价值观及其希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陈述,是减少模糊性的普遍选择。社会响应是指企业为满足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社会活动。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超越法律和经济义务去做正确的事情,以对社会有利的方式实施行动的意图。 2、【答案】B
【解析】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的程度。高度正规化的组织有明确的职位说明和许多的规则条例,对工作过程制定明确的程序;另一方面,如果组织正规化程度比较低,工作行为就相对非结构化,员工对如何做他们的工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3、【答案】B
【解析】AB两项,甘特图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负荷图是一种修改了的甘特图,它不是在纵轴上列出活动,而是列出或者整个部门或者某些特定的资源,负荷图使管理者对生产能力进行计划和控制;C项,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D项,线性规划通过约束条件求解极值的方法。该公司要协调各项活动的资源分配,因此应使用负荷图。
4、【答案】B
【解析】A项,轮式沟通是指最初发信者直接将信息同步辐射式发送到最终受信者;B项,全通道式沟通是指所有沟通参与者之间穷尽所有沟通渠道的全方位沟通;C项,小道消息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 D项,链式沟通又称为直线型沟通,是指若干沟通参与者,从最初的发信者到最终的受信者,环环衔接,形成信息沟通的链条。组织成员的高满意建立在全方位的沟通方式之上,全面通道式沟通网络是最有效的。
5、【答案】C
【解析】专一化战略是指在狭窄的细分市场上寻求成本领先优势(成本专一化)或差别化优势(差别专一化)。也就是说,管理当局选择产业中的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制定专门化的战略向此细分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其目标是占领这个市场。 6、【答案】C
【解析】根据制定决策时所面临条件的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是指各备选方案的随机影响因素较多,存在多种自然状况和可能结果,但主要决策自变量的信息较充分,方案各种状况和结果的客观概率均可测算获得的决策。 7、【答案】C
【解析】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这里组织关注的主题是行为,也就是人们的活动,因此组织行为学尤其关注的是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
8、【答案】A
【解析】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认为,内在因素(激励因素)与工作满意度相关,而外在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不满意度相关。保健因素,指导致工作不满意的、与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外部因素,包括:监督、公司政策、工资、工作条件、个人生活、地位以及工作保障等。 9、【答案】B
【解析】计划(planning)是指管理者设定目标,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方案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动。计划既关注结果(是什么),也关注手段(怎么做)。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包括:①组织的层次;②组织的生命周期;③组织文化;④环境的波动性。
10、【答案】D
【解析】管理方格运用了行为维度“关心员工”(方格的纵坐标)和“关心生产”(方格的横坐标),并利用从1(低)到9(高)的量表来评估领导群作出这些行为的程度。有81种领导行为风格的潜在分类,但研究者们只选取了其中的五种风格加以命名:①
贫乏型管理(1,1),即低度关心生产,低度关心员工。②任务型管理(9,1),即高度关心生产,低度关心员工。③中庸型管理(5,5),即中度关心生产,中度关心员工。④乡村俱乐部型管理(1,9),即低度关心生产,高度关心员工。⑤团队型管理(9,9),即高度关心生产,高度关心员工。
二、名词解释
11、答: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1) (2)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①组织精神;②组织价值观;③组织形象。 组织文化的特征主要有:①成员的一致性;②团体的重要性;③ 对人的关
注;④单位的一体化;⑤控制;⑥风险承受度;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⑨手段—结果倾向性;⑩系统的开放性。
(3) (4)
组织文化的功能主要有:①自我凝聚功能;②自我改造功能;③ 自我调控
功能;④自我完善功能;⑤自我延续功能;⑥激励功能;⑦辐射功能。
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有:①选择价值标准;②强化员工认同;③提炼
定格;④巩固落实;⑤丰富发展。
12、答:有限理性是指管理者受到个人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理性地作出决策。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管理者作出令人满意的决定,他们接受“足够好”的策略。管理者的决策受到组织的文化、内部政策、权力考虑以及承诺升级现象的强烈影响。承诺升级是指不断加强对一个决策的承诺,尽管有证据表明这个决策可能是错误的。
13、答: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的管理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为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管理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①管理的普遍性,即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任何组织层级、任何组织工作领域、任何地方的组织都需要管理;②工作的现实,要么成为管理者,要么成为被管理者;③作为管理者的奖励(例如创造工作环境来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发挥最佳能力,支持和鼓励他人,帮助他人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和成就感,等等)和挑战(完成困难的工作,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14、答:组织发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OD),是指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为了改进组织效能,解决本身的问题,并达到组织的目标,运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
的知识,有计划地改善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组织发展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用来描述那些聚焦于组织的成员及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性质和质量的变革方式。着重改善和更新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及组织管理方式,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组织的活力和效能的目的。
15、答:矩阵型结构又称规划—目标结构,是指把来自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员分派去从事各种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由一名项目经理领导。矩阵结构创建了一种双重指挥链,因为矩阵组织中的员工拥有两位经理:他们的职能经理以及他们的产品或项目经理,而这两位经理共享着管理职权。项目经理在项目目标的相关领域内管理着项目团队里的职能人员。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结构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1)优点:促进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的协调,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
所应该具有的经济性。
(2)缺点:造成了混乱,并隐藏着权力斗争的倾向。
16、答: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正式的工作安排。这种结构可以组织结构图的形式直观地进行展示,也有助于实现组织的以下目的:①将需要完成的工作划分给具体的工作岗位和部门;②将工作与责任分配给相关的各个工作岗位;③协调多种多样的工作任务;④组合各项工作以形成工作部门;⑤建立个体、群体和部门之间的关系;⑥建立正式的指挥链;⑦分配与配置组织资源。
17、答:(1)竞争战略是决定组织如何在每种业务上展开竞争的战略。相较于竞争对手拥有的可持续性优势,它包括优势资源、先进的运作模式、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①对于一个仅有某种业务的小型组织或者一个并没有多元化产品或市场的大型组织来说,它的竞争战略描述的是如何在其主营业务或主要市场上展开竞争。
②对于拥有多元化业务的组织来说,每一种业务都将有其自身的竞争战略,该竞争战略明确了它的竞争优势、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目标顾客等。当一个组织有几种不同的业务时,那些形成自身竞争战略的单一的、独立的业务就称为战略业务单元(SBU)。
(2)竞争优势是使本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特征,即与众不同的优势或特征。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竞争优势的来源包括: ①来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即做一些其他组织无法做的事情,或者在某些事情上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
②来自组织的资源。组织拥有一些其他竞争者所缺乏的资源。
18、答:领导者是指担负领导职责,负责实施领导过程的主管人员,他们担负着管理者和领导者双重角色。现代领导者在组织中担负起引导和服务两方面的职责:①引导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②服务职责是指领导者有责任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
可见,引导职责和服务职责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服务职责发挥得越好,引导职责就越能有效地实现。对于作为组织主管人员的领导者来说,权力和权威是实施领导的有效工具,领导者需要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权威进行控制和指挥,发挥其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三、简答题
19、答:(1)美国人口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①总人口。美国人口总量快速增加,且82%的增加来自移民及其在美国出生的后代。 ②种族/民族群体。预期人口的组成会发生改变,白人所占比例会下降,西班牙裔和亚洲裔美国人的百分比预计将翻一番。
③老龄化。老龄化会持续成为定义美国人口特点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美国的人口发展趋势可能会对美国的劳动力队伍产生重大影响。这些趋势包括越来越多的移民工人(更加年轻,更有可能是女性或有色人种)和劳动力老龄化。面对如此多样化的人口,组织应该重视人们带入工作场所中的差异。
(2)全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趋势 ①世界总人口不断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0亿,然后在这个点保持稳定或者达到峰值。这个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在经济上发展后出生率会下降。然而,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大洋洲的发展中国家,出生率仍然很高。
②老龄化的人口。世界人口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老龄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人数很快就会在历史上首次超过5岁以下的儿童人数。与此同时,到2040年,世界上80岁及以上人口会增加233%。这种人口学的转变会重塑全球劳动力队伍和组织的工作场所。 20、答:(1)计划和控制的含义
①计划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②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各级管理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或随组织及环境发展变化而重新修改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的过程。
(2)计划和控制二者密不可分,其关系分析如下:
①计划和控制相互依赖。没有计划,控制就成了无本之木;同时,控制又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没有控制,计划就等于一纸空谈。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工作就越好进行,效果也就越好;而控制越准确、全面和深入,就越能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并能更多地反馈信息以提高计划的质量。控制好比是汽车驾驶员的方向盘,它把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指挥职能与计划设定的目标连接在一起,在必要时,它能随时启动新的计划方案,使组织运行的目标更加符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
②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是控制的前提条件。一般在一个完整的计划程序中选出众多关键点,把处于关键点的工作预期成果作为控制标准。但不能完全用计划来代替标准进行控制。在一个组织中,各部门或单位要对其成员及全部工作编制计划(有些计划可能并未落实到文字上),各层次管理者在此基础上汇总、协调,编制出纵向管理计划。组织中的计划各种各样,而各种计划在详尽程度和复杂程度上又各不相同。如果直接用计划作为控制标准并对全部计划内容进行控制,会使控制工作因缺乏规范化而产生混乱,管理者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会降低控制效果。
③控制为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人们可以制定计划,可以创建一种组织结构来帮助人们有效率地实现目标,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领导来激励员工,但是这些并不能保证所有活动的进展都如同事先计划的那样,也不能保证员工和管理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因此,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管理者只有通过控制这唯一的方法,才能了解组织目标是否实现以及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④计划工作本身必须要有一定的控制,如对计划的程序、计划的质量等实施控制;控制工作本身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如对控制的程序、控制的内容等,都必须进行一定的计划。 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难区分出计划与控制哪个是开始、哪个是结束。控制可以说既是一个管理工作过程的终结,又是一个新的管理工作过程的开始。而且,计划与控制工作的内容还常常相互交织地联系在一起。本质上,管理工作就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有机地联系而构成的一个循环的过程。
21、答:古典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家主要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斯 •韦伯。
(1)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贡献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运用科学的原则(即用来改进生产效率的指导原则)来研究体力劳动,以寻找一种最佳方法来从事这些工作。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正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量。 ②工作定额原理。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
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泰勒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做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二是愿意从事该种工作。为此,企业管理当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配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此后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④标准化原理。这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不仅操作方法要标准化,工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以及他们所在工作环境也应该实行标准化,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⑤差别计件工资制。这是一种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泰勒认为,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应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按比正常单价高出25% 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这种工资制度对雇主和工人都是很有利的。
⑥计划与执行相分离。泰勒主张企业成立计划部门,负责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负责拟订计划并发布命令和指示。工人和工头只负责执行,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化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行改变。
⑦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处理例外事项,如企业的发展战略、重要人事任免等。
⑧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变革。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重视实践的实干精神、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也是非常可贵。
(2)吉尔布雷斯夫妇的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发明了一种精密的计时装置,可以记录工人的动作以及在每个动作上花费的时间。肉眼看不到的无效率动作可以被观测到,并予以剔除。吉尔布雷斯夫妇还设计了一种分类方法,进行动作研究,并把工人操作时手的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这些基本动作称为动素。其最主要贡献是找出有效率的手部和躯体动作以及设计合适的工具和设备以使工作绩效最优化。
(3)亨利•法约尔的主要贡献
①他提出了管理者的五项职能: a.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b.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它包括有关组织结构、活动和相互关系的规章制度,以及职工的招募、评价和训练; c.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即对下属活动的指导; d.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e.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管理的这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经理或领导人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其他工作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②他把整个企业经营活动概括为六个方面: a.技术性活动——生产、制造; b.商业性活动——采购、销售和交换; c.财务性活动——资金的取得与控制; d.会计性活动——盘点、会计、成本及统计; e.安全性活动——商品及人员的保护; f.管理性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在这六项活动中,管理活动居于核心地位,普遍存在于所有企业、政府甚至家庭中。 ③他提出了有效管理14条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14条管理原则是管理的基本规则,包括:劳动分工、职权、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任期的稳定性、主动性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强调,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固定和绝对的东西,管理是一门很难掌
握的艺术,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对尺度的注意。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管理者的主要才能之一。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西方的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4)马克斯•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主要研究组织活动。韦伯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组织类型,他将之称为官僚行政组织(bureaucracy),是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韦伯组织理论的核心点包括:
①劳动分工原则。工作可分解为简单的、程序化的和清晰定义的任务,组织中的每一职位都明确规定其权利和责任;
②权威等级原则。所有职位按照职权等级来设立,形成一个多层组织管理体系,具有明确的命令链。韦伯认为行政组织体系基本上应包含三层结构:最高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和基层作业层。至今为止的绝大多数企业仍是按等级原则来设立企业组织模式;
③正式的甄选,强调委任制。为了保证在组织的等级体系中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控,所有公职应是任命的,根据技术资格等甄选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 ④正式的规则和法规。组织中有成文的制度和标准的运作程序;
⑤非个人的,强调管理的非人格化、理性化。组织的运行与管理以制度和规则为基础,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这样,可以保证组织管理人员行为的理性、公正和客观;
⑥职业生涯导向,强调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组织的管理人员是领取薪水的职业化的专家,而不是管理单位的所有者。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职业化管理人员的专业长处,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组织中不合理的裙带关系对组织工作的影响。
韦伯认为,理想官僚行政组织体系和其他组织形式相比具有能够取得高效率的特点。从组织的有效性看,它符合理性原则,具有精确性、纪律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他所设计的组织体系理论为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22、答: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中不同团体之间,由于利益上的矛盾或认识上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或攻击的组织行为。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组织冲突是冲突的一个特定形态,是企业组织内部或外部某些关系难以协调而导致的矛盾激化和行为对抗。
管理者解决组织冲突的策略有:
(1)回避
在冲突发生后,领导者可能选择一种消极的处理办法,如无视冲突的存在,希望双方通过减少群体间的相互接触次数来消除分歧。回避作为处理冲突的对策的前提是,这种冲突没有严重到损害组织的效能。领导者通过回避让冲突双方有和平共处的机会。虽然对于群体间某些不太严重的冲突,回避方法是合适的,但领导者在处理群体间的冲突时,往往还得采取较主动的态度。
(2)建立联络小组
当组织内的群体交往不太频繁,而组织目标又要求他们协同解决问题时,群体间就可能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交往对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应采取建立联络小组的方法来处理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络小组可以促进两个群体之间的交往。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是物色能胜任这种边界扩展工作和充当群体代表的人选。
(3)树立超级目标
在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的情况下,这种策略有助于领导者处理组织冲突和提高组织效率。超级目标的作用在于使双方冲突的成员感到有紧迫感和吸引力,然而任何一方单独凭借自己的资源和精力又无法达到目标,并且超级目标只有在相互竞争的群体通力协作下才能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冲突双方可以相互谦让和作出牺牲,共同为这个超级目标作出贡献,从而使原有的冲突可以与超级目标统一起来,因此有助于确保组织自觉地为这个目标努力。一旦将这一更高目标向处于冲突中的群体说明和沟通之后,便可成为组织的领导者处理群体间冲突的有效办法。
(4)采取强制办法
领导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有效地处理并最终从根本上强行解决群体间的冲突。从处于冲突中的群体的角度看,有两种办法可以促进强制程序:①两个群体之一直接到领导者那里寻求对其立场的支持,由此强行采取单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②其中的一个群体可以设法集合组织的力量,办法是与组织里的其他群体组成联合阵线,这种来自于联合阵线的“强大阵容”常常能迫使组织里的另一些群体接受某个立场。这种处理冲突的策略,其实质是借助或利用组织的力量,或是利用领导地位的权力形式,或是利用来自联合阵线的力量。
(5)解决问题
由于组织内的群体、个体往往可能不常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处理组织冲突或许最合适,它可能是比较永久性的固定形式,可以用来就事论事地处理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办法是将冲突双方或代表召集到一块,让他们把分歧讲出来,
辨明是非,找出分歧的原因,提出问题,以及最终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如利用好,可以促进双方相互理解。 23、答:(1)简单结构
简单结构是一种部门化程度低、管理跨度大、权力主要集中于某一人、正规化程度极低的组织设计。
①优势:快速、灵活、维护成本低、责任清晰明确。
②劣势:随着组织的发展,这种结构愈发不适用,且依赖某个人是有风险的。
(2)职能结构职能结构是把从事相似或相关职业的专业人员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组织设
计。这种结构是职能部门化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
①优势:
a.工作专门化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优势(规模经济、尽可能最小化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 b.将从事相似工作的员工组合到一起。
②劣势: a.追求职能范围内的目标可能导致管理者忽视组织整体最优的目标; b.职能专家彼此相互隔离,对于其他单元所从事的工作几乎一无所知。
(3)事业部结构
事业部结构是一种由相对独立的事业部或业务单元组成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每一个事业部都拥有有限的自主权,由事业部管理者对该事业部进行管理并对其绩效负责。公司总部往往充当着一名外部监管者的角色,协调并控制着不同的事业部,并且通常为这些事业部提供支持性的服务。
①优势:聚焦于结果——事业部管理者对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负责。 ②劣势:活动和资源的重复配置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效率。
24、答:配置资源的四种技术是预算、排成、盈亏平衡分析和线性规划。 (1)预算
①定义预算是指关于如何为各种具体活动分配资源的财务方案。预算能够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及组织内部的工作活动。预算是处于组织各层级的管理者普遍采用的计划工具。 ②预算的类型
a.现金预算:预测手头的现金以及现金需求。 b.收入预算:预测未来的收入额。
c.可变预算:考虑到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 d.固定预算:假定销售额或产量不变。
e.利润预算:综合各部门的收入和开支以确定每个部门的利润贡献数额。 f.费用预算:列出各主要活动并为每项活动分配资金。
③优化预算的建议 a.协作与沟通; b.保持灵活性; c.要用目标驱动预算,而不是预算决定目标; d.协调整个组织的预算; e.在合适的时候使用预算/计划软件; f.记住预算只是工具; g.要记住利润来自聪明的管理,而不是因为你编制了预算。 (2)排程
排程就是根据需要完成的工作活动分配资源,确定活动的顺序、分工安排和截止日期。排程工具包括甘特图、负荷图和PERT(项目评审技术)网络分析。 ①甘特图 a.原理
甘特图本质上是一个条形图,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执行时间和活动内容。条形框代表了工作结果,包括预计结果和实际结果。 b.意义
甘特图可以直观地展现任务的预期完成时间,并将实际进度与预期进度相对比。它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管理者便捷准确地了解距离工作或项目结束还有哪些任务待完成,以及评估一项活动是否已经超前、落后于进度还是符合预期进度。 ②负荷图
负荷图是一种改进的甘特图,在左侧列出了各个独立部门或者具体资源。这种设计可以帮助管理者计划和控制对产能的利用。换言之,负荷图是根据工作领域分配产能。 ③PERT网络 a.含义
PERT网络是一种流程图状图表,用来描述某个项目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以及与每项活动有关的时间或成本。 b.注意点
在使用PERT网络时,管理者必须思考清楚有哪些要做的任务,任务之间有怎样的依赖关系,并且识别潜在的问题节点。 c.作用
PERT网络更便于比较不同备选方案对进度和成本的影响。因此,PERT 网络分析使得管理者能够监控一个项目的进度、识别潜在的瓶颈,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调配资源以保证项目的进程。
d.PERT网络的四个术语
事件代表主要活动完成的一个节点。活动是指从一个事件发展到另一个事件所需的时间或资源。松弛时间是指在不耽搁整个项目的情况下,单个活动可以推迟完成的时间量。 e.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指的是PERT网络中最长或最耗时的事件和活动顺序。处于关键路径上的事件的任何延迟,都会拖慢整个项目的进度。换言之,位于关键路径上的活动不具有松弛时间。 f.制作一个PERT网络的步骤
第一,确定一个项目中所有待完成的活动。每项活动的完成都会导致一系列的事件和成果。 第二,确定事件完成的先后顺序。
第三,画出活动从起点到终点的流程,确定每个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圆圈表示事件,用箭头表示活动,从而我们能够画出一张流程图,即PERT网络。
第四,计算出完成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计算方式是对三项数值进行加权平均,这三项数值包括:理想情况下对每项活动所耗费时间的乐观估计值(t0);正常情况下耗费时间的最大可能值(tm);最糟情况下耗费时间的悲观估计值(tp)。计算预计时间(te)的公式为:(t0+4tm+tp)/6。
第五,根据这张包含每项活动预估时间的网络图,可以确定出一张日程表,这张日程表含有每项活动及整个项目的开始与截止日期。位于关键路径上任何活动的延迟都要格外注意,因为这将拖慢整个项目的进度。 (3)盈亏平衡分析
①定义盈亏平衡分析是一种广泛采用的资源配置技术,用于帮助管理者确定盈亏平衡点。
②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 BE=TFC/(P-VC)
式中,BE表示盈亏平衡点;P表示所售产品的单位价格;VC表示每单位变动成本;TFC表示总固定成本。 ③意义
a.当我们以高于单位变动成本的价格销售足够多产品的时候,总收入将会等于总成本。 b.用价格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值乘以所售产品数量,其结果将等于总固定成本。 c.当一个组织的总收入等于其总成本时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4)线性规划
①限制条件 a.可供配置的资源是有限的。 b.追求的目标是产出最大化。
c.资源可以自由配置以生产出许多产品组合。 d.并且变量之间存在特定的线性关系。
②适用情境
a.选择成本最小的运输路线。
b.在不同的产品品牌之间分配有限的营销预算。 c.使人力资本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最优的资源配置。 d.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确定每种产品应该生产多少。
四、辨析题
25、答:我同意这种观点。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从事营利性活动的组织。从非营利组织收入的来源来看,如果组织收入的大部分来自外界的捐赠,就称之为“赞助型”组织,如红十字会、敬老院等;如果组织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为自己筹集绝大部分资金,则称为“商业型”组织,如医院、学校等。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竞争优势的概念与其在营利性组织中同等重要。具体分析如下:
(1)
竞争无处不在。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对于营利组织来说,竞争不
言而喻,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竞争同样存在。尤其是对于“商业型”的组织,医院和医院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他们为了给自己筹集绝大部分资金,需要相互之间展开竞争。非营利组织除了相互之间竞争以外,还不可避免地要和营利性组织竞争,例如公立医院要和一些私家诊所进行竞争,国家邮政要和一些速递公司竞争等。此外,“赞助型”组织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人们会在两个同类型的组织之间进行比较,一般会向那些管理相对良好的组织进行捐赠,这就要求这些非营利组织用心管理,建立优势,从而争取更多的赞助。
(2)
现如今,战略管理已经超出了营利企业的范围,进入到政府机构、医院以
及其他的非营利组织中。例如,当美国邮政服务组织发现它正处于与隔夜包裹递送公司、电子邮政服务以及私人邮递服务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时,它的首席执行官利用战略管理来确定重要的问题和设计适当的战略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普遍应用自粘的邮票以及一种电子邮戳来为电子邮件的信息做保单。而进行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26、答:我同意这个观点。这句话的含义是强调管理者是通过其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这符合管理的含义。是否对他人的工作活动进行协调和监管,是区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的重要标志。
27、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合乎道德的管理并不主要是为了使企业获利,而是为了使企业获得一种长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具体原因如下:
(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把其视
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应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有
时,企业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甚至不惜在短期内牺牲自身的利益。
(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妥善处理组织与利益相
关者的关系,也能妥善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合乎道德的管理者深知,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是相互依存的。
(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组织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人。 (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有时,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能唤醒人们的良知
和羞耻感、内疚感,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节。
(7)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组织的价值观不是个人价值观的简
单汇总,而是组织所推崇的并为全体(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合乎道德的管理部分目的是为了企业获利,而不是主要为了企业获利。
五、案例题
28、答:(1)分析富士康员工的十连跳是由于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作业给80后年轻员工带来了高负荷压力,他们被当作劳动的工具,长时间的加班使得作为“社会人”的他们无法满足情感、归属和尊重的需要,在面对困难时无法从身边的社会关系中得到关心和安慰,因而在情绪十分沮丧和低落的情况下做出了轻生的举动。这种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的“铁血管理”实质上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观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评价
①这种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的“铁血管理”虽然能够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但它仅把人当成追求物质的“经济人”而忽视了人的社会需要的做法,会导致员工情绪低落,也会给企业带来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②通过频繁的流水线作业和超额的加班对员工进行剥削和压榨,视员工为劳动的机器,完全无视人的社会需要,是反人性的管理方法。
(3)启示
①实施人本管理。即将员工看作是企业的核心宝贵资源,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待遇等方法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发挥其聪明才智。人本管理的思想是依靠人、尊重人、发展人、服务人,而不是一味的剥削人、压榨人。
②重视新一代员工的管理问题。新一代员工,特别是85后甚至是90后,他们是一群有个性、有知识、有思想、追求自由的新型员工。在当今信息开放的时代,他们追求开放性的生活方式。因此,制造业传统圈地筑墙建工厂等牢笼式的模式已经不适合他们了。应该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员工体会到一种价值感、尊重感、归属感,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非单调重复,时空的延伸使得员工们可以去沟通表达,舒缓工作压力,找到情感寄托。 ③重视员工情绪管理。情绪就像有的细菌一样,是可以传染的。富士康员工的每一跳,都给其他员工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暗示,其负面情绪上的感染力非常强大。管理者要特别重视员工的心理辅导工作,加强情绪管理。
六、论述题
29、答:(1)管理控制是指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
①整体性。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参与管理控制是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此外,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②动态性。管理控制是在有机的社会组织中进行的,会随着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它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
③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和由人执行的控制。管理控制是保证工作计划顺利实施并最终完成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人一直都是活动的主体。
因此,管理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自然也是由人来执行的控制。
④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管理者可以制定纠正偏差的计划,但是这种计划必须靠职工去实施,只有当职工认识到
纠正偏差的必要性并且有纠正偏差的能力时,偏差才会被这种计划纠正,控制的目的也才真正实现。所以,通过控制,管理者可以帮助职工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指导他们纠正偏差。在这样控制过程中,员工的能力就也够得到提高。(2)根据管理控制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管理控制水平: ①管理控制要有计划
a.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实现计划是控制的最终目的。计划制定得越详细、越明确、越可行,控制也就越容易。所以,要做好控制工作,前提之一就是要做好计划工作。 b.控制本身也需要有计划。对于施控者来说,不仅要建立控制标准、控制程序,还必须明确控制工作的重点、方法和目标。 ②管理控制要依据有效的信息
信息是组织活动的要素,也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控制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施控者向受控者传递指挥和决策信息、受控者向施控者反馈执行信息的过程。没有信息的传递,控制就不能进行;没有正确、全面、及时的信息,就难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其中,有效的信息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a.有效的信息必须是准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必然导致错误的决策。
b.有效的信息必须是及时的信息,过时的信息在控制活动中是没有价值的。 c.有效的信息必须是全面完整的信息。 ③管理控制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
标准的确立,仅为控制提供了一个衡量计划执行状况的尺度。所以,控制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通过建立责任制,使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职责和要达到的标准,并在工作中自觉履行职责,按标准要求完成任务。也可以说,建立责任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控制行为。为了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组织中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必须建立责任制,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纳入责任制体系之中。 ④管理控制要有组织
a.为完成组织管理的控制职能,应建立起专门的控制机构,配备专职的控制人员,授予其权力,明确其责任。这项工作可解决由谁来控制的问题。
b.控制应注意协调。在一个组织中,控制是多方面的,各方面的内容和目的都不一样。所以,为了保证组织的根本目标得以实现,各个部门的步调必须一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