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与I临床2010年6月第lO卷第6期Chinese Remedies&Clinics,June 2010,Vo1.10,No.6 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张变明邵宏元 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后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 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以往多经尸检后 确诊。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Hl的临床诊断率 大大提高,现就我院2007--2008年728例急性脑梗死住院 58.0%,2周以后4例占5.8%。同期未并发的急性脑梗死为对 照组659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 1.2方法:(1)梗死面积评估:69例患者发病前均行cT检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出血 性脑梗死(HI)的常见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查,依据Adama分型法将脑梗死分为:①大面积梗死:梗死面 积>3 Cli'l一许累及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大血管主干供 血区:②小面积梗死:梗死灶在1.5~3.0 cm ,累及1个解剖部 位的小血管分支供血区;③腔隙性梗死:梗死灶<1.5 cmz。(2)血 糖测定:全部病例空腹12 h以上,清晨抽取静脉血4 ml,分离 血清置低温保存,通过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将测定的血 糖值分为三段:<7.0 mmol/L,7.0~11.0 mmo1]L,>l1.1 mmol/L。 1-3统计学处理: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结 果 1.1一般资料:收集2007--2008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资 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8例病例。其中HI患者69例, 全部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1)证实,占同期急性脑梗死 病例总数的9.48%,其中男性39例,女性3O例,年龄30~88 岁,平均63.4岁。①出血前情况:临床诊断脑栓塞者51例 (73.9%),脑血栓形成者18例(26.1%);抗血小板治疗15例, 抗凝治疗19例,降纤维蛋白原药物治疗12例,溶栓治疗8 例。②发病时间:从发生脑梗死到发现梗死区内出血时间15 h至42 d,其中第1周内25例占36.2%,第2周内40例占 见表1。2组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抗血栓治疗、血糖> 11.1 mmol/L患者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表1脑梗死类型面积抗血栓治疗血糖与Hl的关系 注:与非Hl组比较伙O.01 3讨 论 性别、高血压、高血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I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国内报道为3%一 5%,本组HI的发生率为9.5%,高于国内报道水平,可能与近 年来CT、MRI的广泛应用有关。一般HI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 HI与高血糖(>l1.1 mmo ̄L)、脑梗死类型、脑梗死面积、梗死 部位以及抗血栓治疗密切相关。 脑梗死类型与HI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显示:HI组中脑 栓塞(73.9%)较非HI组脑栓塞(39.9%)显著增高(P<0.O1)。 脑栓塞患者的HI发生率为16.2%(51/314),而脑血栓的HI 条件:①已坏死的脑组织血脑屏障受到严重破坏;②坏死组 织仍有或重新获得血液灌注。本研究旨在探讨HI与年龄、性 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梗死类型、脑梗死面积、梗死 部位以及抗血栓治疗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HI与年龄、 作者单位:030600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变 发生率为4.3%(18/4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脑栓塞患者更容易发生HI。对于脑栓塞患者Hl 的发生的机制可能与梗死灶局部缺血、缺氧致血管壁受损以 及再灌注中栓子向远端迁移或血凝块溶解、血管再通或侧支 循环建立等有关,而栓塞较血栓形成更容易发生再通,这是 明);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邵宏元) 0,No.6 中国药物 临床2010年6月第10卷第6期Chinese Remedies&Clinics,June 2010,Vo1.1697· 脑栓塞患者容易发生HI的主要原因。 脑梗死面积与HI关系也密切。大面积脑梗死是HI最危 出血范围大25倍。本研究显示,把j段血糖由低到高排列, Hl的发病率依次为4.1%(12/293),9.7%(26/267),18.5%(31/ 168),提示血糖升高可以增IIii梗死继发出血的危险陛。 此外,研究显示,皮质梗死较皮质下梗死更容易并发HI, 险的因素之一-一]。HI的发生率与梗死面积呈同向关系,梗死 范围越大,梗死后 血的风险就越大。本研究显示:HI组大面 积脑梗死(68.1%)显著高于非HI组(40.2%)(P<0.01)。大面 积脑梗死病例的HI的发生率为15.1%(47/312),小面积脑梗 死病的发生率为7.6%(21/277),腔隙性梗死的HI的发生率 为0.7%(1/13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因 这与皮质梗死多为较大动脉闭塞,梗死、水肿范围较大,使周 围组织毛细血管受压、缺血,发生坏死,当水肿消退后侧支循 环开放而发生HI l 4l。而皮质下梗死常累及动脉的末梢供血 区,侧支循环通常不充分,为小范同腔隙性梗死,水肿范围较 可能是大面积梗死后周围脑水肿明显,压迫梗死灶边缘以及 小。所以皮质下梗死的Hl发生率较低,即使发生也为小灶性 皮质部的静脉,导致血液淤积、血管缺血损伤,当水肿消退、 出血。皮质梗死多由栓塞所致,易于再通,而皮质下梗死多与 侧支循环建立、坏死区域内的血管再灌注,但因长时间缺血、 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有关。皮质梗死侧支循环丰富,而皮质下 缺氧、血管内膜变性断裂,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在血液的冲击 梗死为终动脉闭塞所致。还有研究显示,有高血压病者,易使 下易发生渗血、出血,引起脑梗死灶的周边斑点、片状出血。 梗死灶周围血管内压力增高,导致缺血性损伤的血管破裂出 另外,软脑膜侧支循环在灌注中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梗死 血l5。但本研究未涉及以上2个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后脑水肿越重,占位效应越明显,越容易发生Hl,且一旦发生 综上所述,脑梗死类型、梗死面积、抗血栓治疗、梗死部 Hl出血量越大。一般认为,梗死后第2周是侧支循环建立的 位及高血糖与HI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脑梗死继发出血的常 时间窗,因此,发病后2周内应慎用脑血管扩张药。 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引起脑栓塞的原发病的治疗,对 抗血栓治疗与HJ也密切相关。抗凝治疗是被动的使机 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l 1.1 mmol/L)、临床征象严重者,应 体增加肝素或类肝素物质,以加强抗凝过程,阻止凝血或血 积极治疗脑水肿。控制高血糖.避免过早使用血管扩张药物 栓 溶栓是指溶解血栓内的纤维蛋白。脑梗死的急性期,抗血 等。抗血栓治疗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症状重、梗 栓治疗是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 死面积大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抗血栓治疗。早期识别具有极高 有并发脑出血的风险。有研究证实,抗血栓治疗如动脉和静 出血性转化危险性的患者。严格掌握脑梗死的溶栓指征.及 脉溶栓治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链激酶)、降纤 时调整血糖、血压可以减少HI的发生。 酶、抗凝 抗血小板治疗等都与HI密切相关。因在治疗急性 参考文献 脑梗死时这些药物可以干扰正常的凝血机制导致脑出血,甚 1 Okada Y,Yamaguchi T,Minemasu K,et a1.Hemorihagic transfor- 至全身出血。本研究显示,Hl组发病前行抗血栓治疗(78.3%) marion in cerebral embolism.Stroke,1989,20(9):598. 显著高于非HI组(29.0%)(P<0.01),抗血栓治疗患者的HI 2 吉中国,杨东鸾,范濮,等.脑梗死后出血与梗死面积及预后的 发生率为22.0%(54/245),明显高于非抗血栓治疗患者的发 关系.山东医药,2001,41(1):1-2. 病率3.1%(15/483),提示溶栓治疗在解除血管闭塞的同时, 3 Broderick JP,Hagen T,Brott T,et a1.Hgyerglyeemia and hemor— 也增加Hl的发生率,与文献[2]报道相符。研究表明,长期口 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s.Stroke,1995,26(9): 服阿司匹林及脑梗死早期应用降纤治疗者中,HI的发生率明 484—487. 显增加,说明抗血栓治疗是HI的易发因素。 4 张哲成.王纪佐.皮质出血性脑梗死.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4,27(8):236—238. 高血糖也与Hl密切相关。血糖升高可以增加脑梗死继 5 韩瑛,吴晓华,张颖琪 卤梗死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临床神经 发出血的危险性,这是因为高血糖可加重局灶缺血性脑损 病学杂志,2004,17(1):50—51. 害.可使梗死灶扩大,脑水I ̄31重,使梗死后出血增多。Brod— (收稿日期:2010—02—02) efick等 的动物实验证实,高血糖可使出血机会增加5倍,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张学军孔南迁 尖锐湿疣(condloma acuminaurn,CA)是人乳头瘤病毒 类药物.是近年来才用于CA治疗的一种外用的局部免疫调 (HPV) ̄l起的性传播性疾病,其传染性强,复发率高,目前尚 节剂。我们分别采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30例外生殖 无治疗CA的特效药物.咪喹莫特是一种非核苷类的异环胺 器和肛周CA患者,并与重组干扰素一 一2b皮损内注射进行 作者单位:l 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剂科 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