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资讯 线路攻略 景点大全 国内游 境外游 美食特产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研究

2020-07-09 来源:锐游网
30

粮食安全 Grain Safety

VOL.45,No.11 November.2020

“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的国家粮食安全策略研究

王雅鹏1,2,吕 丹1,胡柳波1,2

(1.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212;2.武汉东湖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摘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是有效应对国际新形势变化所引发的粮食风波,落实中央在“六

稳、六保”战略中强调的“保粮食能源安全”的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然而,近年来在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过程中,虽然通过土地、劳力、资本、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得了粮食产量质量不断提升、要素投入效能与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进步率不断攀升的骄人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在粮食安全及产能保护系统中,仍然存在粮食安全主体缺失、资源和要素配置有制度和成本层面的障碍、粮食生产发展与外部环境协调性差等问题。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即明确粮食安全及产能保护与提升的责任主体,强化主体责任;优化粮食生产资源和要素配置结构,提高配置效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文明成果,提高政府对粮食安全体系的治理能力。以此推动粮食生产发展和产能保护与提升,保障粮食持续安全。[关键词]粮食安全;要素投入;责任主体;支撑体系中图分类号:F323.1;F3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1104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粮食出口国开始禁止粮食出口,粮食价格上涨,全球多地出现抢购粮食现象[1],引起了国内外对粮食问题的高度关注。2019年我国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5亿t, 拥有6.7亿t的粮食储备规模,储备了足够全国人民消费一年的粮食。事实证明,认真落实*总书记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指示,以及2020年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六稳、六保”中强调的“保粮食能源安全”战略是十分正确的,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实现国家粮食长治久安是十分必要的[2]。

人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果缺粮不够吃以及

粮食产能不足,我国必然会从国际粮食市场买粮。在世界粮食供求形势紧张和存在大量饥饿人口的背景下,我国从国际市场买粮会面临两种情况:第一,我国很难买到所需要的粮食;第二,将使世界粮食供求形势雪上加霜。为此,一定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坚持用自己的资源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粮食,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4]。1.2 由我国的农情粮情决定

从国内粮食生产和供求形势来看,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大发展,粮食产量不断登上新台阶。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的

1 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

“十六连丰”,我国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5亿t

的必要性

增加到2019年的6.44亿t,增长87%[5]。粮食产量及产能在2015年以后连续4年稳定在6.5亿t水1.1 由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决定

平以上,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70kg。其中谷物产量从世界粮食供求形势来看,世界粮食并不安

2018年达到6.1亿t水平以上,占粮食产量的90%,全,供需仍有较大缺口[3]。2019年,世界人口总数

谷物自给率超过90%。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为75.8亿人,粮食总产量27.22亿t,人均占有粮食

养活了全约359kg。但由于粮食在国家和地区间分配不均,6%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25%的粮食,

球18.5%的人口。这一粮食生产水平和供求形势有20%的人口粮食供给过剩,而有10%的人口粮

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生产资源养食供给不足。2019年《全球食物保障及营养问题

立足国内、保护产能,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现状》报告显示,全球饥饿人口数量连续3年增长,活人民,

口粮绝对安全是能够充分实现的。然而,我们也应已经由2015年的7.85亿人增至2018年的8.22亿

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一,对人。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情况更为严重,有

粮食生产的潜力挖掘不足,如2019年10月测定了23.2%的人口处于饥饿和缺粮状态。党和国家政府

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产量为15 694.5kg/hm2,而我长期实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我国有14亿

国实际水稻产量仅有6 315kg/hm2,还存在较大差

收稿日期:2020-10-20

距;第二,我国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油用和饲用所

作者简介:王雅鹏,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

需的大豆依赖进口,粮食供求对外依存度高,风险济理论与政策。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VOL.45,No.11 November.2020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粮食科技与经济 31

很大,仅2018年我国就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了1.085亿t 粮食,其中进口谷物及谷物粉2 046.9万t,进口大豆8 803.1万t,进口量占到了15.1%,粮食在供求平衡的同时显示出较高的对外依存度。根据2018年全年国外进口和国内粮食生产的总和为7.185亿t, 即国内消费需求总量为7.185亿t来推算,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将有1.3亿t的粮食产需缺口,需要靠进口粮食来弥补,对外依存度升高、风险增大。1.3 由粮食的战略物资特性决定

粮食是典型的战略物资,当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形势,应高度警惕,立足国内、保护产能,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国际形势紧张和出现粮食危机时,粮食价格上涨、停止出口、封锁禁运会接踵而来,“粮食战争”随时有可能发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首先引发了粮食危机。从2007年1月到2008年7月,大米价格由最低时的288美元/t涨到873美元/t,涨幅超过200%;小麦由最低价172美元/t 上涨到465美元/t,涨幅为171%;玉米由最低价128美元/t上涨到411美元/t, 涨幅为221%。粮价上涨对36个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骚乱和暴动相继发生,甚至影响到政权稳定,几十万人因缺粮和买不起粮食而被活活饿死。

2 我国为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投入与成效

粮食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力、资本和技术,粮食产能主要取决于粮食生产要素的投入程度和水平。近年来,为了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产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在粮食的主要生产要素—土地、劳力、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使用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1 土地投入,尽量保证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土地是最基本的粮食生产要素,近年来为了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产能,我国认真贯彻和实施了“藏粮于地”战略。首先,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耕地保护的力度,在划定耕地保护红线、明确18亿亩耕地不能少的同时,逐级逐村划定了粮食生产基本农田,使非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遏制。“十三五”期间,全国每年建设用地面积比“十一五”期间减少70%以上。其次,不断提高农地质量,在积极进行土壤肥力建设、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着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程,有效提高了土地质量和生产能力。截至2019年,全国共建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

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实能力强、与

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 267万hm2。再次,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深入推进“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断完善承包产权产能,促使土地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最后,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有效地稳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以及对土地经营管理的收入预期,从而提高了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积极性,增加了土地质量建设投入,增强了把土地投入粮食生产的主动性,保证了“农地农用农民管”,使土地的生产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目前,全国耕地的80%用于粮食生产,每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以上,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2 劳动力投入,尽量满足数量需求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劳动力要素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在中国农业及粮食生产以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背景下,劳动力既是生产者,又是粮食生产的产业工人,同时还是经营者,要进行粮食生产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为此,粮食生产中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不仅仅只是数量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决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和挖掘粮食产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的劳动力要素投入方面,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由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留守在农村的老弱妇孺成为从事粮食生产的主要劳动力。针对此现状,一方面,我国提出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用机械化耕作对劳动力形成替代;另一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农业及粮食生产服务外包和托管代管,有效解决了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陷。其次,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有效地解决了粮食生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劳动者投入质量不高的问题。最后,我国积极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制度,持续提高粮食价格,先后启动了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有效地消除了价格风险,稳定了农民粮食生产的收入预期;与此同时,及时全面地实施了农业税减免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32

粮食安全 Grain Safety

VOL.45,No.11 November.2020

制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业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2.3 资本投入,尽量提高投入使用的效能和水平

资本投入在粮食安全体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将资本物化为生产资料投入粮食生产中,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二是将资本投入粮食的收购、储存和流通环节,保证粮食收储和流通环节的资金有效供给,实现粮食供求平衡和粮食安全;三是投入资本改善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环境,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四是对种粮农民和粮食产区政府进行奖励和资金补偿,刺激农民进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形势的好转,国家财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提高资金在粮食安全中的效能。仅2020年上半年,中央财政就安排564.23亿元资金用于防汛抗旱、低压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改造、中小水库加固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安排74亿元用于家禽粪污资源化处理,秸秆还田、农膜回收等农业及粮食生产环境治理的奖补;安排1 204.85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安排694.8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安排76.19亿元用于保护性耕作和耕地休耕轮作计划的实施;安排170亿元用于农民购置农机具的补贴。同时,要求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于粮食收购企业的粮食收储资金的供给,要确保按需供给、足额到位。2.4 技术投入,尽量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率攀升

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技术,技术在粮食产能保护和提升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使粮食产能不断提升,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大了技术研发的投入;另一方面,持续不断地加强了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不断问世,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层出不穷,在提高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政府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科技人员派出机制、购买技术服务、支持市场化技术服务力量开展技术服务、促进公益性技术服务和经营性技术服务融合发展的方式,在农业及粮食生产中初步构建了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增收的贡献率得到了显著提升。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高于2018

年的57.5%;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0%;主要农作物及粮食自主选育品种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藏粮于技”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2019年,在粮食播种面积比

2

2018年减少98万hm(减少0.8%)的情况下,由于技术进步和单产水平提高,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5 715kg,比上年增产1.8%;全国谷物产量达到

[7]

6 137亿kg,比上年增产36.5亿kg(增长0.6%)。

3 当前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保护和提升粮食产能、保证粮食安全方面进行了有效的主要生产要素的投入,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应该认识到还存在的问题和障碍。3.1 粮食安全责任主体缺失,从生产经营到宏观决策层面均缺乏对粮食产能保护与提升的内在动力

从目前的世情、国情和粮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粮食生产的丰歉及粮食产能的强弱。粮食生产的经营主体是农民,通过改革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对其承包地具有绝对的经营自主权,地里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自己亲自种,还是转包租赁给别人种都由农民自己决定。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粮食安全的责任主体在生产经营层面缺失。目前种粮的比较收益低,而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收入高,这使得在农业劳动力减少和弱化的背景下,一方面,耕地撂荒现象极为普遍(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每年约有200万hm2以上的耕地被农民撂荒);另一方面,耕地“非粮化”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粮田不种粮而用来种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旅结合”的幌子下,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能下滑似乎已成为一种合情合理的正常现象。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时,能满足本省粮食供给且还能为国家贡献商品粮的粮食主产省份有17个。然而,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主产省份从原来的17个减少到13个。那些粮食产能下降、不能自给自足的省份,其省长并没有对本省粮食安全水平下降和供求形势变化负责,甚至有的不但不需要负责反而因大力发展了工业、扩大了城市、推进了县改市、把农业大省变成了工业大省和经济强省而受到了表彰。由于在农业生产经营层面和省一级的粮食供求及管理层面无人对粮食产能保护、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VOL.45,No.11 November.2020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粮食科技与经济 33

提升及粮食安全负责,因此使粮食产能保护和提升、粮食安全保证供给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3.2 粮食生产和资源要素供给及配置在制度、成本层面存在诸多障碍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经济如何发达,粮食生产都是保证粮食安全最基本的因素。粮食生产资源要素在粮食生产中的合理有效配置,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国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主要资源要素在粮食生产中的配置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障碍。

从土地资源配置情况来看,为了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我国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流转制度。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家庭承

2

包地流转面积达到3 413万hm,占到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37%。可是,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下,承包土地流转均为有偿转让,这使得土地成本从隐性机会成本转变为显性租金成本。农业农村部的家庭农场监测数据显示,粮食类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租金每年约为7 987.65元/hm2,不断攀升而过高的土地租金导致本就利润微薄的粮食生产经营产生亏损,使得粮食类家庭农场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或退出粮食生产经营。与2016年相比,2017年有53.19%的粮食类家庭农场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这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

从劳动力资源在粮食生产中的配置情况来看,目前出现两种直接相悖且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农户的粮食生产劳动力资源配置,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以及非农就业收入相对较多,促使农户在粮食生产经营中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不断弱化,农业生产的妇孺老幼化和兼业化成为普遍现象;另一种是家庭农场和规模经营户在粮食生产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中,要么配置人力资本积累相对较多的懂技术、会经营的技术型劳动力,要么采用机械化替代劳动力,这使得粮食生产在获得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要么劳动力成本上升,要么土地生产率(单产水平)下降。

从资本要素在粮食生产中的配置情况来看,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2006—2018年,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平均生产总成本从6 673.80元/hm2上涨至16 404.75元/hm2,粮食生产的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种粮无收益甚至亏损,导致农户在粮食生产中的资本投入普遍减少,不少农户的粮食生产开始回归依靠传统的自然生产力生产的状态。

从粮食生产中的技术要素配置情况来看,目前在粮食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技术是优质粮食品种配置和应用技术。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粮食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几乎所有的地区都走了同样的技术更新换代之路,即从杂交育种、分子育种到转基因技术育种,在目前对转基因粮食品对人体健康是有益还是有害尚无定论的背景下,粮食最主要的技术—优质品种的配置和应用,无论在政府决策层面还是在民众认知层面均存在不小的阻力,以致粮食生产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技术要素的支持。3.3 粮食生产发展因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不良而受阻

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再生产。因而,粮食生产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和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两个方面。

从粮食生产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来看,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对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阶段,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主要向耕地中投入人畜粪便和农家生活、生产废弃物等有机物质来增加土地肥力;通过合理的间作、套种、轮作倒茬,利用作物间的相克相生作用来防治病虫害。由于投入的生产资料都是自然产品,因此粮食生产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较好。但是,当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社会阶段后,随着劳动力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化肥、农药的出现,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及工商业和非农产业转移,人们在粮食生产中大量使用省时省力的化肥、农药等无机物质。据统计,1990— 2018年,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分别翻了2.18倍和2.05倍。2018年全国化肥用量为5 653万t,2017年农药用量为165.50万t,分别占全世界当年化肥、农药用量的27.4%和42.9%。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质,导致产生了严重的土地板结和酸化、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生产资源环境被污染和破坏问题[8],使生产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性变差[9]。此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保证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国家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农业用水占到全国用水总量的61.4%以上;在华北平原地区和东北水稻地区,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和缓解干旱缺水矛盾,大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每年下降0.5~1.0m,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34

粮食安全 Grain Safety

VOL.45,No.11 November.2020

从粮食生产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来看,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成本、价格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消费支出能力之间的适应性。按常理而论,粮食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具有极强的需求刚性,粮食生产与经济环境理想的协调状态应该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粮食生产成本下降、价格上涨,使粮食生产经营者的生产利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提升。但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显示,近年来粮食生产成本不降反升。2006—2018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三大主要粮食生产的平均人工成本从2 279.40元/hm2上涨到6 288.60元/hm2, 平均土地成本从1 023.75元/hm2上涨到3 372.90元/hm2, 平均生产总成本从6 673.80元/hm2上涨到16 404.75元/hm2。与此同时,粮食价格却上涨缓慢,与人们收入增长幅度相比,完全不成比例。据农业农村部有关统计调查,20世纪90年代,小麦的收购价为1.38~1.42元/kg,玉米收购价为0.96~1.04元/kg;2020年上半年,小麦市场收购价为2.24~2.44元/kg,玉米收购价为2.16~2.40元/kg,约上涨2倍左右。而同期人们的月工资收入普遍从200元左右上涨至6 000元甚至上万元,涨了30~50倍,粮食价格与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支出能力相比极不协调。更令人费解的是,近几年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对几种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进行了调减,小麦最低收购价从2014年的2.36元/kg调减到2019年的2.24元/kg,粳稻最低收购价从3.1元/kg调减到2.6元/kg,玉米从2.7元/kg调减到2.12元/kg, 致使三大谷物的平均生产净利润从2011年的、3 761.55元/hm2下降到2018年的1 282.2元/hm2,粮食生产经营未能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支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性变差,直接影响了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进而阻碍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和提升。

4 立足国内、确保产能,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4.1 明确粮食安全责任主体,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来强化其主体责任

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粮食安全的责任主体缺位和不明确。实现国家粮食安全,首先要明确粮食安全的责任主体。第一,在我国,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担管理和治理责任的各级政府,其核心责任是保证国家安全,保证粮食等重要基础性、战略性物资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平衡。为此,政府在保证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粮食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第二,在我国,实现粮食安全有三大支撑体系,即生产经营体系、加工储备体系、营销贸易体系,其中生产经营体系是核心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我国遇到怎样的灾难和困难,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都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和平稳供给,能够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主要得益于生产经营体系的不断发育和完善,得益于粮食生产的16年连续增产和丰收。然而,粮食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享有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拥有粮食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要素,因而农民是粮食安全的第二责任主体。

既然粮食安全具有政府和农民两个责任主体,要实现粮食安全就必须让两个责任主体形成合力,绝不能发生相互推诿和掣肘现象。作为管理和治理国家、承担粮食安全第一主体责任的政府,要充分利用宏观管理和调节手段,对第二责任主体农民采取有效的政策激励和约束措施来激励和约束农民的行为,使农民积极主动地从事粮食生产和经营。一是政府要真正建立起粮食安全的治理体系,通过有效的政策保护制度和补贴措施使粮食生产经营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从而调动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用经济利益来刺激粮食生产发展。二是要充分认识土地等粮食生产基础性资源的稀缺性,不但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而且要约束拥有农地经营自主权的农民,保证把农地投入粮食生产之中。要在落实农地“三权分置”“产权登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十年不变”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农田的粮食生产功能及产量指标。对于抛荒弃耕、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及基本粮田上种植经营非粮作物的行为,要采取相应的处罚约束措施,乃至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是政府要统筹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粮食安全与粮农收入增长两个关系,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证生产资源要素在粮食生产中的充足配置;通过价格支持、生产经营补贴、科技支撑,使粮食在增产的同时也能为农民带来收入增长,从而让农民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保证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

4.2 优化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结构,提高配置效能,不断增加对粮食生产和产能保护及提升的资源要素投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生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VOL.45,No.11 November.2020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粮食科技与经济 35

产中的配置主要遵循两个规律,一是遵循趋利流动规律,即资源要素投入利润高的生产部门或生产项目,资源要素会向其集聚;二是遵循循环累积因果规律,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资源要素存在相互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某一资源要素将会引致另一种资源要素的变化,后一种资源要素的变化将会反过来加强前一种资源要素的变化。这种影响作用将会使社会经济的初始偏离度越来越大,资源要素投入利润丰厚的生产项目,资源要素的累积越来越多,生产越来越发达;而资源要素投入利润低微的生产项目,资源要素会从中流出,使其进一步衰败。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粮食生产目前是微利甚至亏赔的生产性项目,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对其进行资源要素配置,就会使农户弃耕抛荒、规模化经营户(家庭农场)的弃粮化行为越来越严重。对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利用“看得见的手”来对粮食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首先,要逐步缓慢地提高粮食价格,让粮食价格上涨与人们的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同步。继续扩大对粮食生产的保护并增加生产补贴,使粮食生产经营成为一项有盈利、能吸引资源要素流入和累积的生产项目。其次,增加对农业及粮食生产的政府财政投入,不断优化和提高粮食生产资源要素的质量。例如,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速度,扩大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技术条件,增加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兴修农业水利、改良土壤、增加农业机械,强化农业技术投入和技术推广,以提高资源要素在投入粮食生产时的盈利能力及水平。最后,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对于进行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和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在劳动力资源配置、物质机械装备、农田水利设施、技术措施等方面要有不同的配置方式,要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力生产率为目标,进行资源要素的组合和投入结构优化,促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产能持续提升。

4.3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文明成果,有效强化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撑体系和政府治理能力,促使粮食生产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增强粮食生产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性的金钥匙。例如,在现代技术支持下,所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再生稻品种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能使生产经营者在相对较少的肥料投入水平下获得与其他品种同样甚至更多的粮食,从而减轻粮食生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机肥的研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工程设施技术、

机械化技术等的应用推广,均可从不同角度减轻化肥、农药、农用地模的有害物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从而协调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来武装粮食生产,保护和提升粮食产能。一是要继续支持新的粮食生产科技成果的创新和研发,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选择优秀科研团队,给予持续性的稳定支持;二是要优化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技术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三是要强化技术接受能力,通过技术服务外包、生产经营者培训或组织生产经营者进行合作等措施,使生产经营者的技术接纳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

除了在粮食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成果,我国粮食安全还有生产经营、储备加工、营销贸易三大支撑体系。多年来,得益于这三大体系的有效运转,才使我国粮食安全得到保证。当前,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要通过保护和提升产能来实现粮食安全。首先,必须处理好这三大体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粮食进口贸易局势日益紧张,国际粮源依赖风险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强化三大体系的相互协作支持关系尤为重要。其次,要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三大体系的相互依存和支撑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例如,当国内粮食生产丰收时,实施多储备、少进口的策略,防止发生“谷贱伤农”现象以及对生产经营体系构成的冲击;当粮食生产遭灾减产时,实施少储备、多进口的策略,及时释放库存,使市场供求平衡,保障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正常运转。再次,要站在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实现政府对粮食的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来对粮食三大体系进行治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粮食市场、粮食生产、粮食在三大体系之间的流动及三大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并通过必要的价格支持、贸易调节、紧急状态下的计划管制机制等,协调好粮食生产经营与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支付能力、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盈利水平与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相平衡的关系,使粮食生产在一个宽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发展,促进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最后,要在三大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粮食安全的支持、保护、管理政策体系。通过实施支持保护政策、投入计划及补贴政策、调控管制政策、激励约束政策等,协调好粮食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36

粮食安全 Grain Safety

VOL.45,No.11 November.2020

参考文献

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66192/1666192.htm.[6]杜志雄,韩磊.供给侧生产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

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4):2-14.

[7]张栋.王宏广:吃饱和吃好之间的粮食安全问题[J].团结,

2020(4):23-26.

[8]勋文聚.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在于耕地健康[EB/OL].(2019-04-23)[2019-04-23].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4/345431.shtm?id=345431.

[9]何秀荣.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

农村经济,2020(6):12-15.

[1]程国强,朱满德.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粮食安全:趋势、影响与

应对[J].中国农村经济,2020(5):13-20.

[2]张务锋.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J].中国粮食经

济,2020(8):7-9.

[3]韩长赋.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J].新农业,2020(17):1.[4]张务锋.我国粮食安全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J].粮食科技与

经济,2019,44(1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

书(全文)[EB/OL].(2019-10-14)[2019-10-14].http://www.

Research on National Food Security Strategy of “Based on Domestic, Ensure

Production Capacity”

Wang Yapeng1,2, Lv Dan1, Hu Liubo1,2

(1.Hubei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Wuhan, Hubei 430212;

2.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Based on domestic, ensuring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realiz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re important Abstract: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food storm caus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o implement the guiding spirit of “ensuring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emphasiz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strategy of “six stability and six guarantees”. However,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his strategic initiativ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quality of food produc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factor input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been rising through the input of key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land, lab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t should also be seen that food security still exists in the system of food security and capacity protection The main body is miss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elements has the obstacles of system and cost, and the poor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hat is, to clarify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for food security and capacity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to strengthen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grain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elements,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lloc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viliz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apacity protection and upgrading, to ensure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

food security, factor input, responsible subject, supporting systemKey Words: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