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即要先在监狱里服刑两年作为考验期,这段考验期内没有再犯罪,就可以不执行死刑,改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限制减刑是指对法律规定的特殊犯罪规定最低服刑期间,犯罪分子即使符合减刑条件,实际服刑期限也不能低于最低服刑期间的制度。
一、办理减刑的程序是怎样的?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执行机关应当提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监狱减刑建议书;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包括减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执行机关应当提出减刑建议书;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确有重大立功表现,需要予以减刑,并相应缩短缓刑考验期限的,应当由社区矫正机构与提出书面意见,由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于公安机关看守所监管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的看守所提出意见,并由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案件,应当依法组成合议庭。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起1个月内审理完毕作出裁定;对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括减为有期徒刑)的减刑案件,由于案件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1个月。
犯罪分子被判刑后,在监狱服刑期间如果表现良好,有重大立功表现,如检举他人犯罪线索的,可以提出减刑申请,根据法律规定,减刑最多可以减为原刑期的一半,如判12年,则最多可以减刑6年,减刑的次数上没有限制,符合条件就可以办理。
二、缓刑的概念是指什么
缓刑的概念是指违反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构成犯罪,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人,应当先宣布定罪,暂不执行判处的刑罚。死刑缓期,全称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指对应判处死刑但不必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布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察后效。两者的区别:
1、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是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是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条件;
2、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罪犯不予拘留,而是由公安机关调查,其单位或基层组织配合;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须被拘留,并进行劳动改造;
3、测试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必须根据判刑和刑期确定;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两年;
4、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根据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分别为:原刑罚不再执行,或者缓刑撤销,前罪和后罪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者监狱执行原刑罚。缓期执行死刑的后果是:缓刑期届满时,可以根据犯罪人的表现减刑,也可以执行死刑。
三、假释条件有哪些?
假释的条件:
1、对象是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且必须不是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刑期限制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决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3、实质条件,犯罪分子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假释的程序: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
3、终审法院判决书和裁定书;
4、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
5、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具体材料;
6、未成年或者老残(自伤自残除外)的材料。
对无期徒刑假释建议书应当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局同意后再提出假释建议。
(二)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
(三)人民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后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裁定予以假释。
假释由裁定宣告之日起计算,考验期为执行完毕的刑期,考验期内一般不予减刑,被判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从假释之日起执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