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诸亲六眷、郎中、监生、哥子、医家、记念、登时、挑掉一茎、一声不倒一声”等词,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吝啬。
3、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1、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板书课题。
2、读题,解题
强调“监生”读音;
释义: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二、读读阅读提示,看严监生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1、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简介《儒林外史》。
2、严监生很有钱。示相关资料补充。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丫鬟无数,良田万亩,除此以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摘自《儒林外史》第四回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认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
2、师生合作,排除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词。
(2)说说对其中词语的理解。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不好读的?指名生说,指导读句子。
4、想想课文写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什么事?
四、精读感悟。
(一)感悟病重
1、课文里“再不回头”的意思是?
2、你还从哪里看出严监生病得很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课件出示: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
3、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此时的病情,你想到了哪个词?
课件出示:病入膏肓、行将就木、无药可救、奄奄一息、气若游丝——齐读积累
是呀,此时“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但他却“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二)感悟牵挂
1、教师引导体会“总”,从这个字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心事放不下)
来,融入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齐读)
2、严监生“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到底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3、指名生回答,课件出示: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这句话是谁说的?齐读这句话。
(三)感悟吝啬
1、此时严监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区分“节约”和“吝啬”。
2、让我们看看他平时怎样吝啬的吧。
课件出示:拼命地节制生活费用,使他骨瘦如柴,“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药吃……。” 摘自《儒林外史》第五回
3、聚焦三次摇头,体会人物内心
①、家人纷纷猜测,他们是怎么猜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首先出场的是——大侄子、谁来读
紧接着——二侄子,请你读
还有谁也来了——奶妈,谁来读
②、他们猜对了没有?出示句子
第一次: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第二次: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第三次: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③、学生对读,一人读猜测的话,一人读他的反应。师相机指导朗读。
④、把三次反应连起来读,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⑤、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话语,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⑥、小结:这三次猜测符合人之常情,可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这巨大的落差体现了讽刺的写法,从他的三次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更让人感到他的吝啬。以后,只要提到吝啬的人,你脑海里就会蹦出一个人,谁?——严监生,就会想起他的招牌动作——竖着两个指头。
五、总结写法。
1、讨论体会写法。
作者抓住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经典动作,通过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这叫——细节描写。
2、再次回顾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齐读下列句子: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六、作业
观察身边一位熟悉的人,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体现人物的某一特点。
七、板书设计
临时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两茎灯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