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
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2、本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我们提倡大量种树,你会种树吗?你想到过种树的方法中还蕴涵着更深刻的道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由谈种树,进而阐明深刻道理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不过,和河东狮吼倒没关系)。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代表作: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
2、上课思路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繁政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
三、文题解读
1.题目怎么读?
2.“传”什么意义?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3.橐驼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是写骆驼的吗?
5.郭橐驼是人的名字吗?
6.这个绰号是褒扬性的,还是侮辱性的?
7.喊人侮辱性的绰号好吗?作者为什么不喊他这个侮辱性的绰号,是轻视他吗?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8.这是一篇传记性的寓言,作者可以给她起个名字呀,比如叫郭靖,比如叫(用班级里性郭的同学的名字)。
(体现他社会地位低。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这样,没有知道他的名字,也反映他的社会地位低。)
9.叫“郭瞎子”“郭瘸子”可以吗?
(驼背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劳累的可能,我们常听说“压弯了背”“累弯了腰”这样的话,从驼背这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辛劳的劳动者形象。)
10.文章为什么不叫“郭橐驼传”,而要在前面加上“种树”两个字?
(突出郭橐驼的职业,文章没有写郭橐驼的一生,只是截取他种树这点来写得。)
四、研习课文
1.分析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的?
(郭橐驼,扣了文题中的人物)
(2)从几个方面写郭橐驼的?
①“隆然伏行”:四个字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这么少的文字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的这么鲜明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家用四个字,多几个也可以,把一个瞎子或者瘸子的形象刻画出来试一试。当然未必要刻画残疾的,刻画下你的同桌也可以。比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厉害了。
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难得的是,驼竟认为起得很恰当,而且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
③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我们可以不忙回答,先看第二段)
(2)教师强调应掌握的字词:
病偻:脊背弯曲。
类:似和……相象
名我固当:名-------为……起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固--------本来
因舍其名:于是连词,表示承接。
2.分析第二段
(1)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
生:……
师:我个人认为,除了你们所认为的与生俱来的性格外,还和他身手不凡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你们可以不妨仔细看一下,哪里可以显示他的身手不凡?
A、际遇——争迎取养
B、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橐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
C、高超——不怕“移徒”,
D、枝繁叶茂、早熟果多
F、他植者莫能如也
并且这些内容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去表现他的技高。如:人(皆争迎取养——侧面);树(正面))
(2)串讲几个小知识:
驼业种树(以……为业,意动用法)
早实以蕃(实:结果,名词活用为动词)(蕃:多)
【橐驼之技】 指高明的栽培技艺。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分析第三段
(1)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一句话)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板书:顺之天致其性)
(2)几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
a其莳也若子。(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旧,其筑欲密)
b其弃也若置。(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3)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本段用对比、映衬,形象地塑造了橐驼的形象。
(4)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
①解释加点词语:
凡植木之性(植:种植)(性:方法)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
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
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②活用:
其筑欲密n----v
非有能硕茂之也adj-------使动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adj------使动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n------v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n-----状语
③特殊句式:A、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B、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
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那有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一起再看下去。
4.研读第四、五段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2)“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
(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4)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5)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
长人者好烦其令(长:治理)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怜:怜爱。卒:终于)
勖尔植(勉励)
早缫而绪(而通“尔”。丝的头绪)
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
故病且怠(穷困)(懈怠)。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2)指明学生归纳主题:------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3)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
a、对比与映衬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治民与种树相映衬,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b、婉约而多讽
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五、同步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
凡植木之性(方法)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
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
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
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期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师点评:①③④⑦是n活用为v;②是n活用为意动;⑤⑥⑨是adj活用为使动;⑧是n活用为状语
3、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B)
A既然已,勿动勿虑B官命促尔耕
C早缫而绪D字而幼孩
4、翻译下列句子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2)吾又何能为哉: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