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是一篇看图学文,内容是对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同名油画的赏析,孙老师在上课前心里就犯嘀咕:“时代离学生这么久远,而且还是外国的,这学生能理解吗?”可没想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特别精彩,孙老师禁不住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秘诀。
张强:我是把课文的背景资料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阅读帮助理解课文的。米勒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就随大人到田里劳动,因此他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画农民,表现农民的生活,是著名的“农民画家”。在这幅画里他表现了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苦,表达了他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
王勇:我是把优美的图画和生动的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的。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图画,读了课文我了解了油画的作者、画的内容、画的特点。然后在充分朗读和看图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有了直观的画面这样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就更容易。
李丽:我是抓住描写拾穗妇女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来理解的。课文对三位拾穗妇女的神态动作作了细致的描写,“他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从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体会到画家在对其动作神态栩栩如生的描绘中表现出来的同情。
最后孙老师总结说:“了解课文背景资料、图文结合、抓重点词句,这些都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好方法,这几个同学做的非常好,相信同学们以后也一定会活学活用的。”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拾穗》时用了哪些好方法呢?
关于《拾穗》的古老传统
《拾穗》本是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油画作品,享誉世界。
《拾穗》中有这样一句话:“拾穗的穷人都遵循古老的传统,只在白天拾穗,天黑了决不会来。”当学生问为什么会遵循这样的传统?天黑了来,可以捡更多的麦穗啊!我的第一反应是——公平,对每一个拾穗者来说,这样的传统显示出的是一种公平,一种生活的公平,这个公平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约定俗成,日积月累形成的。(当然不排除“晚上来会被误认为是小偷”——学生语。)拾穗者的辛苦由字里行间可见一斑,同时她们也都具有善良、公平的本性。这也许和西方的信仰有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大家是兄弟姐妹,凡事都应以公平作为基础,是一种平等秩序,这和东方,特别是中国的等级秩序有着本质不同。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到公平这点,是不是也可以算是文章凸显出的一种新信息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