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生活中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表示它们,自然就引入了负数。鉴于学生对负数并不陌生,遵循“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上课伊始,通过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巧借经验,生成新知。
数学学习活动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知探究中,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恰当地增加一些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对负数获得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的一些城市的天气预报记录单温度计模型纸热水冷水温度计
教学过程
⊙交流信息,提供资源
1.谈话激趣。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调查的方法与调查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信息,并交流调查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将相关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如:-2℃、0℃、5℃、15℃、12℃等。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据,每个数据后面都有一个“℃”,读作摄氏度,是计量温度的单位。如果让你们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你认为分成几类?
2.导入新课。
关于温度,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温度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信息,在培养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意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每天都接触的气温的背景下进行负数的学习。
⊙探究新知
1.体会温度表示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材84页上面的情境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温度用哪个符号来表示?读作什么?
(用℃来表示,读作摄氏度)
②今天北京的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
(今天北京的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零下2℃)
(2)尝试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
①请同学们想办法表示今天北京的气温和最低气温。
(引导学生从用实物表示想到用文字表示,再到用正负数表示)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表示方法。
方法一在温度计上表示。
(学生展示在温度计模型纸上表示的结果,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加深对温度计的认识)
方法二用图示表示。
(表示方法如教材所示或类似,合理即可。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出不同的表示方法)
方法三用正负数表示。
(5℃表示为+5℃,零下2℃表示为-2℃)
③比一比,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用正负数表示比较简便)
(3)小结。
用文字和符号表示都是可以的,因为用符号表示比较简便,所以数学上通常用+5℃表示零上5℃,用-2℃表示零下2℃。
(4)对“0℃”的认识。
①想一想,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以谁为分界点?
(以0℃为分界点)
②0℃是表示没有温度吗?
(不是)
小结: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认识温度计。
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并通过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温度计的用途?
(2)它由几部分组成?
(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汇报,教师利用实物和投影来展示,加强直观性。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用温度计。
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温度计把这几个城市的气温和最低气温表示出来。重点引导学生对比零上12℃和零下12℃不一样。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4.感受温度的高低。
(1)实践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用手分别摸一摸,感受一下水的温度,并猜一猜两杯水的温度各是多少。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一测两杯水的温度。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情况,并请学生来读出温度,同时让学生用两只手体会两杯水温度的差异,体验温度的高低与读数的大小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测一测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温度的高低,并学会测量温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