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素琴 沈梅华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6
语文教学走进生活——《特殊的葬礼》片断简析
[教例]《特殊的葬礼》(苏教版语文第八册)
(板书:葬礼)
师:什么是葬礼?
生1:人死了以后有人帮他办葬礼。
生2:人死了,将他埋葬的过程叫葬礼。
师:(板书:特殊)那特殊是什么意思?
生1:比较特别的,不同于一般的。
生2:与众不同。
师:(把课题补充完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特殊的葬礼。请同学们齐读两遍课题。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给谁举行葬礼?
生2:为什么要举行这个葬礼?
生3:特殊在哪里?
师: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学生预习后检查 略,简单说说问题答案)
[评析:“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教学刚开始,在提示课题后,教者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在你说他说大家说的热烈气氛中正确地理解了题意,显现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意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
生:这是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葬礼,所以很特殊。
师:(顺势引出文章第二自然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中找找问题的答案。
……
生:文章第五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
[评析:在这里,教者摒弃了传统的、面面俱到的地毯式教学,而是采用从重点段入手,在对重点段的教学过程中,带动整篇课文。]
师:你能将它读一下吗?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给合插图,说说“逐渐枯竭”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枯萎的意思。
生2:就是水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水了。……
师:瀑布没有水,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它在群山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师:(出示这句话)同学们,你们也来读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好像看到一位老人得了生病躺在床上,紧闭双眼,说不出话。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人头发花白,眼睛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呼吸也困难,好像马上要死去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呼吸困难?
生:奄奄一息。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马上要死去了?
生:生命垂危。
[评析:这里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句、关键词展开想象、讨论与交流,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实实在在地培养,再加上教师适当地点拨,帮助学生领悟文章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情。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了读中悟情,读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指导朗读 略)
……
师:(指词句:再也看不到昔日的壮观气势了。)那么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壮观气势是什么样的呢?
(生用第三自然段内容回答,师指导 略)
师:(再回到第五小节,质疑)那么昔日壮观的瀑布怎么会枯竭甚至消亡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生找到第四自然段,交流几个原因,师指导 略)
师:(引读第四自然段)是啊!正是由于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生:——所以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
师:——正是由于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
生:——所以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
师:——正是由于水量逐年减少,
生:——所以大瀑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
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手指黑板:第五自然段第二句话)
[评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自己是能够领悟到课文的内涵的。“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段话是说:阅读教学中要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寓于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之中。教者在这里不仅仅局限于某段或某句的朗读,而是采用引读的方法,将第五自然段中“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与整篇文章结合,并重点结合第四自然段瀑布枯竭的原因,让学生整体阅读,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原来的瀑布是何等的壮观,人们都慕名而来,想一览它雄壮的气势。但人们还看得到吗?
生:不能,他们看到的是逐渐枯竭的瀑布。
师:那他们会想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1:这些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啊。我们人类应该醒一醒了。
生2:从前,由于人类没有好好保护好塞特凯达斯瀑布,今天它才会枯竭,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生3:人类,请保护塞特凯达斯瀑布吧!
生4:人类,请你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吧。
生5:人类,请你们不要再乱砍乱伐吧。
生6:人类啊,快点行动起来吧,共同来保护地球的环境……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有这么多的心里话,就请你们将它们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向地球妈妈献爱心》为题进行练笔。
[评析:在这里,学生经历了从读读--说说--写写的过程,较为典型地展现了读书内化课文语言及运用语言的教学思想。“读”“说”“写”在这里融为一体,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说写转化,读写互促。说写选取的角度也是比较巧的,让学生站在游人的角度上来说,激发了学生把课文语言变成自己说话语言的动机,其实到说话时,学生就是在从自己的角度发表意见。文学即人学。“文道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大魅力。通过这一环节,也使学生更加关注环境。]
万素琴 沈梅华
中华教育资源网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