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本塞源的词语有:拔本塞原,塞源端本,拔本。
拔本塞源的词语有:拔本塞源,拔本,源源不竭。2:简体是、拔本塞源。3:词性是、成语。4:拼音是、bá běn sè yuán。5:注音是、ㄅㄚˊㄅㄣˇㄙㄜˋㄩㄢˊ。6:繁体是、拔本塞源。
关于拔本塞源的近义词
削株掘根 不留余地 釜底抽薪 本末倒置 拔本塞原 数礼忘文
关于拔本塞源的单词
abandon the source clear up source and restore purity despise the source
关于拔本塞源的成语
源源不竭 拔本塞原 源源而来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木本水源 拔本塞源 端本正源 返本还源 本本源源 源源不断
关于拔本塞源的造句
1、元颢受制梁国,称兵本朝,拔本塞源,以资仇敌,贼臣乱子,旷代少俦!何但大王家事,所宜切齿。
2、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虽然也是退休的一种方式,但传出去不大光彩,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除了遴选接班人就是维稳。
3、古语说“拔本塞源”,如果争抢状元背后的意识、利益、规则等基础岿然不动,社会舆论又如何能撼动?最多,是成了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4、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5、尔朱狂狡,行路所见,裂冠毁冕,拔本塞源,邙山之会,搢绅何罪,兼杀主立君,不脱旬朔,天下思乱,十室而九。
拔本塞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见“拔本塞原”。综合释义: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之计。◎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网友释义:拔本塞源,发音báběnsèyuán。释义,本,树根。源,水流的源头。拔掉树根,塞住水的源头。1比喻毁灭或背弃根本忘本叛逆。2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左传·昭公九年》。汉语大词典:见“拔本塞原”。《汉语大词典》:拔本塞原 拼音:báběnsèyuán亦作“拔本塞源”。(1).比喻背弃根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晋书·慕容垂载记》:“大夫死王事,国君死社稷,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北齐书·段韶传》:“尔朱狂狡,行路所见,裂冠毁冕,拔本塞源,邙山之会,搢绅何罪,兼杀主立君,不脱旬期,天下思乱,十室而九。”(2).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旧唐书·李绅传》:“张又新等谋逐绅……众问计于遇。遇曰:‘上听政后,当开延英,必有次对官,欲拔本塞源,先以次对为虑,馀不足恃。’群党深然之。”明王廷相《与彭宪长论学书》:“﹝董子﹞惜非命世之才、之识,亦不能拔本塞源,使仲尼之道独昭日星之天也。”清林则徐《致沈鼎甫函》:“窃念则徐自戌冬被命以来,明知入于坎窞,但既辞不获免,惟有竭其愚悃,冀为中原除此巨患,拔本塞源。”郭沫若《盲肠炎·为“五卅”惨案怒吼》:“‘五卅’的诸位烈士,给了我们一声警钟,使我们翻然醒悟了起来。我们现在的要求,难道不应该从拔本塞源做起吗?”国语辞典:比喻人毁弃根本。参见「拔本塞原」条。拔本塞源[báběnsèyuán]⒈比喻人毁弃根本。参见「拔本塞原」条。引《书经·大诰》:「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唐·孔颖达·正义:「惟大为难之人,谓三叔等,大近相伐于其室家,自拔本塞源,反害周室,是其为易天法也。」成语解释拔本塞源辞典修订版:比喻人毁弃根本。参见「拔本塞原」条。《书经.大诰》:「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唐.孔颖达.正义:「惟大为难之人,谓三叔等,大近相伐于其室家,自拔本塞源,反害周室,是其为易天法也。」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人毁弃根本。见拔本塞原条。书经˙大诰: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孔颖达˙正义:惟大为难之人,谓三叔等,大近相伐于其室家,自拔本塞源,反害周室,是其为易天法也。其他释义: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二、词语解释
本:树根。源:水流的源头。拔起树根,堵住源头。也作“拔本塞原”。①比喻毁灭或丢弃根本。②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拔本塞源[báběnsèyuán]⒈亦作“拔本塞原”。
关于拔本塞源的反义词
火上浇油 扬汤止沸 抱薪救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