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
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
1、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
2、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3)是非木柿。.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7)河干.
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不足,干燥
3、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
相去甚远已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
如:如是再啮像
如其言按照
之: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求之地中”这种观点。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4、词类活用
棹:名词用作动词船桨,划(船)
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五、整合提升
复述故事。
六、检测巩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