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宁波市有关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根据省、宁波市有关城市交通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十三五”城市发展、交通治堵的总体规划,以优化交通出行品质、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强停车设施供给、强化交通秩序管理为重点,积极构筑畅通、绿色、便捷、智能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市民对交通出行的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根据《宁波市城市交通治堵和公交都市创建工作20__年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年内市区公共交通分担率力争达到17%以上;开工建设胜陆公路(横河—余慈界段)高架快速路,建成投用城市道路8.3公里以上,新开工建设4.6公里;打通“断头路”6条;全市新增专用停车泊位2500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位1500只以上;老小区车位改造,新增100只以上;建成投用(含开工)1个公交首末站、30个港湾式候车亭;新增、更新公交车辆88辆以上(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建成投用纯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桩40个以上,开展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规划前期调研;调整优化和新增公交线路2条以上,分别为20路(客运中心站—永古玩)、232路(客运中心站—新浦车站);继续加大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覆盖范围,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三期,新增公共自行车租赁点60个,新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辆;完成学校、医院、商(市)场及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交通拥堵点治理10个以上;升级完善“绿波交通”4条,使时段性、路段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三、主要任务
(一)以公交体系建设为核心,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1.继续巩固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成果,制订落实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相关政策,研究公共交通提速的有关措施,积极创造发展快速公交的基础条件,切实增强公交吸引力,着力提高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
2.努力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功能,新增、调整、优化2条以上公交线路和30个港湾式候车亭,新增公交提速线路1条,高峰期间平均运营时速15公里/小时以下的`提升20%,15公里/小时以上(含)的提升10%或达到20公里/小时;新增、更新公交车辆30辆以上,建设纯电动公交车专用充电桩40个以上;探索建立多媒介公交查询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学习借鉴“公交都市”的相关标准要求,不断完善公交网络,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治堵中的关键作用。
3.加快推进慢行交通的同步发展,积极推行“公交+慢行”交通出行理念,完成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三期工程,新增网点60个、车辆1000辆,继续加密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点,以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灵活、便利的优势,服务短距离出行,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以路网结构完善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快速路”外联,开工建设胜陆公路(横河—余慈界段),配合做好G228国道慈溪段、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中心连接线、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推进西龙线、芦庵线、329国道慈溪段路面维修工程,着力构建对外交通快速路网,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2.提升“主次路”功能,完成西二环北路(329国道—北二环)综合改造等工程,启动西二环北延(明州路—中横线)、南二环路(金山路—新城大道)改造等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区道路交通功能。
3.打通“断头路”梗阻,开工建设科教园区配套市政道路、西二环北延(明州路—中横线)、上剑山—洋山岗区块规划沿山路(前应路—规划一路)、恒厚阳光城配套市政道路等6条断头路,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
4.打造“慢行道”建设,结合城区道路的新建、改造和维修养护,完善慢行交通的硬件设施,提高慢行交通的可识性与塑造性,不断改善慢行交通环境,进一步倡导绿色出行交通方式。
5.加强“全路网”管理,开展道路分类养护,完成中心15条市政道路整修,并综合市民反映较强烈的破损道路(路段)作为重点对象进行精心养护,进一步提高道路完好率。
(三)以停车供给创新为手段,破解静态交通突出矛盾
1.缓解“停车难”矛盾,通过规划调控,严控各类建设项目停车设施改建标准,结合小区周边背街小巷治理、棚户区改造及闲置空地、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利用、微循环交通、停车错时共享等手段推进“停车难”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提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红十字医院晓记江停车楼工程前期调研工作,确保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2500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位1500只以上,老小区车位改造、新增停车位100只以上,继续推进有关镇(街道)停车位建设。
2.加速推进中心城区停车管理有偿使用政策落地,探索完善停车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体制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进一步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开展机动车规范停放专项整治,在中心城区核心范围内全面试行停车收费管理,努力消除静态交通的致堵节点,以静促动,切实提高动态交通顺畅程度。
(四)以交通秩序严管为保障,提升交通运行整体效率
1.强化动态交通的主导作用,深入开展违法整治行动,对占道经营、重点交通违法车辆、违法行为等交通“顽疾”,出重拳大力整治,开展“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行动;针对早晚高峰、重要节庆、重大活动时段交通易堵的常态,加大警力投入,加强管理引导,确保重点时段交通顺畅,道路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以上,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达到80%以上,使时段性、路段性拥堵突出问题得到基本缓解并逐渐趋向好转。
2.突现堵点治理的促进作用,开展学校、医院、商(市)场和交通枢纽等“四边”交通拥堵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路段和区域的堵点治理,通过路口改造及灯控信号协调控制等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学校、医院、商(市)场及交通枢纽周边区域交通拥堵点10个以上;升级改造“绿波交通”,完成寺马线(三北大街—中横线段)、三北大街(新江路—孙塘路段)、北二环东路(孙塘路—华胜路段)、浒崇公路(北二环—科技路段)等4条道路“绿波交通”调控管理。
3.发挥智能交通的辅助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智能交通设施的提升改造,中心城区新增一批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设施,并覆盖到95%以上的灯控路口,进一步完善指路、诱导、监测、监控等智能管理系统;加快建设智能停车诱导系统,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各类停车场诱导系统的全覆盖;不断提高交通科技水平和执法效能,逐步破解新常态下交通管理警力相对不足而拥堵治理工作日趋艰巨的被动局面。
4.继续加强中心城区交通组织设计专题研究,力争推行中心城区核心范围内的交通单行片区。同时,加大部分重要道路实施单行及禁左交通管理力度,切实优化动态交通出行环境提高易堵路段通行能力。
(五)以文明交通宣传为载体,提高市民出行文明素养
1.围绕强化文明倡导,开展各种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强化舆论宣传和意识引导,推动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和文明走路等四种文明行为。
2.围绕强化志愿劝导,积极发挥城管义工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等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深化交通协管志愿服务方式、方法,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主动劝导、共同维护交通秩序。
3.围绕强化信息传导,利用“106.4直播交通台”等媒体栏目,滚动播放交通路况、集中整治等信息,继续发挥交通违法案例媒体曝光警示作用,促进全体市民增强文明交通意识,摒弃不文明交通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