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使实验教学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而实验教学的作用更为世人所瞩目。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实验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
小学科学教育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学生如果不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没有文化知识的普及,是难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小学阶段的观察实验虽然不系统、不严密,许多都是众所周知的自然常识。但是,观察、实验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它尽力保持了学生天赋的火花不会熄灭。
二、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玩。通过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到学习上来,使其边玩、边实验、边学习,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通过对一门课程的学习,让他们乐于去学,喜欢做实验,从小培养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是新课程改革下实验教学成功最直接的反应。
三、实验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利方式
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经过多方信息反馈,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工,从而对自然事物的属性和规律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概念、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只有思维动起来,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做每一步实验,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我设计了几项实验,每一项实验都以活动的形式进行。
活动一:感觉空气。用塑料袋装满空气后,用各种方式感觉空气的存在,并用语言描述。
活动二:证明空气。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倒扣的杯子里确实有空气。
活动三:走进空气。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小组内交流怎样让大家看到、摸到、感觉到空气,使别人心服口服。
有时候,实验的结论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实验是培养学生求证意识、质疑精神的手段
世界在前进,科学在进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唯命是从。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质疑精神的有效手段。《热胀冷缩》一课中这样描述: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结论是否科学呢?只有通过 |
实验求证。但做一次实验是不够的。为什么?科学不是偶然的结果,科学结论必须经得起反复检验,所以操作上要重复三次。一次的结果和三次的结果肯定是同样的,但是相同的结果的背后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个结果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他们肯定相信三次的结果,因为三次实验的结果更接近客观现实。这样,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就深刻了。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证意识。
五、实验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
现在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独立发表见解,自由争论,教师在其中因势利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把小木块和小铁块等物体一起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学生会发现木块浮在上,铁片沉下去了。我问学生:“为什么铁片会沉到水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回答:“因为铁重。
”我接着设置悬念,“为什么用铁板等材料制成的巨轮能浮在水面呢?想知道为什么吗?”此时,激起学生对科学发明创造的兴趣,产生想弄明白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