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宝宝生长发育7大原因
一、遗传:遗传因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肤的颜色、毛发的多少以及形态等,对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精神因素:专家认为得不到抚爱的儿童,由于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比较少,故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儿童。
三、营养:营养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婴幼儿期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否则不但影响正常发育,而会影响日后的智能。
四、睡眠:儿童入睡后,脑垂体的前叶就能分泌出一种生长激素。如睡眠不足,生长激素就可能受阻,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五、锻炼: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体格锻炼对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发育水平和降低发病率有很大作用。日光、空气、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有利生长发育。
六、疾病:长期消化功能紊乱、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大脑发育不全等,对小儿生长发育都有直接影响。
七、环境和气候:人体学研究已经证明,秋季长重,春季长高。从地区来看,热带发育较早,寒带生长迅速。此外,合理的生活制度、清鲜空气、没有噪音和污染的环境,均有利于小儿体格和精神的发育。
二、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值
生长发育是婴幼儿及青少年期所特有的生理现象。但生长发育不是简单的身体由小增大的过程,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牵涉到个体细胞的增加、分化,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完善。
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常用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一.体重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小儿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小儿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小儿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2+7(或8)
二.身长
身长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长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 幼儿期孩子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长的公式为:身长(cm)=年龄(岁)×5+80(cm)。小儿的身长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三.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 正常小儿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孩子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孩子头越大约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孩子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四.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
三、影响幼儿生长发育食物
(1)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构成物质,因此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包括动物性食品和豆类及其制品。如蛋类食品富含卵磷脂,能够改善脑组织代谢,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在蛋类中以鹌鹑蛋含的磷脂类物质尤为丰富,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每餐加一个鹌鹑蛋,有良好效果。此外,酸奶含乳酸菌,能分解乳糖产生半乳糖,有助于儿童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还能提高钙、磷、铁的吸收利用率。
(2)富含铁的食物
营养调查计算往往指出,摄入铁量已超过供给量标准,但因非血红素铁多,血红素铁少,故吸收率低。因此,防治缺铁性贫血时必须注意此点。婴儿应尽量及时添加含铁辅食与断奶食品;2岁以后应多用含铁多的食物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禽、鱼、木耳、海带、芝麻等等。
(3)富含锌的食物
此类食物如牡蛎、海鱼、蛤贝等海产品与肉类;精制米、面中锌含量低,不宜长期用精白米面。人乳中有含锌的配位体,故婴儿应尽量多摄人母乳,还要矫正儿童的偏食习惯以便能摄人较多锌。由于大量的钙和铁可妨碍锌的吸收,故食用加强钙或铁的强化食品时更要注意锌的供给。
(4)富含钙的食物
奶和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其含量和吸收率均高。虾皮、鱼、海带、硬果类、芝麻酱含钙量也高。豆类、绿色蔬菜(如甘蓝菜、花椰菜)因含钙丰富含草酸少也是钙的较好来源。
(5)其他
虾皮富含钙、碘及其他成分,海藻类食品富含钙、磷,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良好食品。铜元素缺乏会产生少年白发或贫血,贝壳类、动物内脏、豆类食品含铜丰富,常食有益。锰与脑垂体代谢有关,小儿缺锰会造成智力低下。母亲缺锰,会殃及胎儿。如儿童出现各种皮炎、白发、体重下降要想到缺锰。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可补其不足。
四、0至1岁宝宝精细动作发育与训练
1~4个月精细动作发育
1个月:宝宝的双手是捏拳的,如果轻轻地碰他的手掌,他会把拳头握得更紧。
2个月:两手握拳的紧张度逐渐降低,有时会主动把手伸进口中,这是宝宝精细动作开始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个月:双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动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约30秒钟。这个时期,宝宝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整个手都是弯曲的,什么东西都是一把抓,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弯曲方向一致。
4个月:宝宝已经能尝试主动去抓桌上放置的玩具。但是,由于这个阶段宝宝的视觉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手眼还不协调,对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常常抓不准。
训练方法
1个月:建议您不要给宝宝带手套,让他能自由地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
2个月:经常刺激宝宝手心,促进抓握反射;让宝宝触摸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帮助宝宝玩手,促进宝宝感知觉发展。
3个月:拿一些颜色鲜艳、有悦耳声音的玩具给宝宝看,激起他产生抓握玩耍玩具的兴趣;把玩具放到宝宝手里,带宝宝去抓握。
4个月:摆几种能吸引宝宝的玩具,如玩具娃娃、波浪鼓,让他练习主动抓握。玩具可以从大到小,反复练习。如果宝宝抓不准,可以帮他把玩具移到准确的方位;一人抱着宝宝,另一人拿玩具放在约1米远处逗他,看宝宝是否会伸手去拿,如果宝宝不伸手,则引导他去触摸、摆弄这些玩具,为以后的伸手抓握训练打下基础。
5~8个月精细动作发育
这个阶段是宝宝建立手眼协调的时期。手眼协调的建立有利于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婴儿能看清物体,准确分辩物体的空间位置,这是手眼协调的基础。
·学习手的动作,两手反复张开合拢。
·通过手、嘴和眼来学习物体的特征。
5个月:宝宝能够每只手各抓住一样东西。
6个月:宝宝能学会如何在双手间交换物体。
6个月后:动作更加灵活,兴趣从自身的动作转移到了动作对象的特征。宝宝不再抱着自己的手或脚咬,而对外界的事物感兴趣;出现扔东西、撕、咬、抓等行为,如撕纸、扔玩具、咬玩具等;还能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夹取东西。
训练方法
5个月:在宝宝面前悬挂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宝宝去抓握。开始放在宝宝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然后慢慢移到远一点的地方。可以时常更换不同质地的玩具,使宝宝在抓摸过程中接受不同刺激。每次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
6个月:教宝宝撕纸,培养他的手眼协调,锻炼手的精细动作;有意连续向某只手传递玩具或食物,大人示范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让宝宝反复练习,学会“倒手”;继续训练宝宝够取小物体,物体从大到小,从近到远。
6个月后:如果宝宝扔玩具,你可以拾起来给他继续玩,让他积极地探索;让宝宝练习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抓起积木;训练宝宝用一只手的玩具对击另一只手的玩具,发出声音时,给予奖励,这样能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9~12月精细动作发育
9个月:精细动作进一步复杂化,最大的进步是宝宝能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起小物品了,如黄豆、花生米等,这种对捏的动作难度很高,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
10个月:宝宝拇指、食指的动作已经相当熟练,学会了自己松手放下东西,能主动放弃手中现有的东西,选择其他物品玩。
11~12个月:宝宝能够把小球放入盒子中,并能拿笔涂鸦,几页几页地翻开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