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资讯 线路攻略 景点大全 国内游 境外游 美食特产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想问问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构成是指?特征是哪些?

2023-10-07 来源:锐游网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构成特征是:

(一)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生产、销售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是工商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7条规定:“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这是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对生产、销售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所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都是对这一制度的侵犯。与此同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活动还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所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本罪的客体。可见,此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

(二)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实施了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作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且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概括地说,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1、掺杂、掺假。就是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入杂物或假的东西。如在出售的棉花中掺入大量的砂石和杂草。

2、以假充真。就是以虚假的产品冒充、替代真实的产品。比如以价格低廉的“苯溴磷”农药冒充“溴氢菊脂”高价出售,就是典型的以假充真行为。

3、以次充好。就是质次的产品冒充好的或优质产品。质次的产品并非假的产品。对某些产品国家规定了一定的质量等级标准,不同等级的产品有不同的价格。以质次的产品冒充优质产品,从而获得出售优质产品的收益,这就是以次充好。

4、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法》第14条对合格产品做出了基本要求。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标准,我国目前有四种:一是强制性标准,即国家颁行的特定商品的标准;二是行业性标准,又称推荐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企业自愿采用的标准;三是企业标准,即企业自己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四是社会标准,即没有上述三种标准的情况下,按照社会通行的标准来衡量。不符合上述标准的产品即为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应追究刑事责任。本罪是数额犯,即行为人在客观方面除了实施上述四种行为之一以外,还需要违法所得在2万元以上这个条件,才能构成本罪。

(三)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切从事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公司等法人组织以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四)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其中,既有直接故意,也有间接故意。故意的内容为,明知是伪劣产品而予以生产和销售。过失行为,如生产者不知原材料有假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销售者不知商品系伪劣产品,因不负责任、疏忽大意而生产或销售的,不能构成本罪。从司法实践看,绝大多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目的都是为了牟取暴利,但法律对本罪的犯罪目的没有要求,所以无论行为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