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调解的主旨是介绍了三种调解方式: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并提及了与医疗事故调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其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核心地位和调解程序,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解决,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或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卫生行政部门在调解中应遵循双方自愿原则,并根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达成协议的需要制定调解书。
法律分析
一、医疗事故纠纷调解找谁?
1、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共同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后者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如果没有法定撤销事由,就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2、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医疗纠纷的调解。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卫生行政机关在医疗纠纷调解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此作了专门规定:卫生行政机关调解的范围是当事人之间关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争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诉讼调解也称司法调解,是指医疗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后,由法院组织进行、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自愿同意的调解。
二、与医疗事故调解有关的法律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经审核,对符合本条例规定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应当作为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以及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的依据;经审核,发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应当要求重新鉴定。
第四十四条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八条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的过程之中,需要确定事故责任方两患者支付的赔偿数额。调解达成一致的,需要制定调解书。
结语
医疗事故纠纷调解,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调解或诉讼调解来进行。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纠纷调解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时,应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根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应履行,如调解不成或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再调解。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章 医疗事故的赔偿 第四十八条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第二十条 医师个体行医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师岗位责任、内部监督、投诉处理等制度,加强对医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