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资讯 线路攻略 景点大全 国内游 境外游 美食特产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的应对策略

2023-11-11 来源:锐游网

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的维权方法及工资计算。根据劳动合同法,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应自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开始支付,但超过一年未签订合同的,二倍工资最长只能计算十一个月。同时,超过一年后双方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对于2008年1月1日前已用工未签合同者,应在2月1日前签订合同或支付二倍工资。工资计算根据年、季、月工作日计算制度工作时间,应发工资根据日、小时工资计算方法确定。

法律分析

一、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怎么维权

按照《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划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开始支付直至签订劳动合同前一日,或劳动关系终止前一日。

但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应当计算至满一年前,也就是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最长只能计算十一个月。

由于超过一年后,双方就视为已经签订无固按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对于2008年1月1日前已经用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2月1日前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签订的应当自2月1日起支付二倍工资,2008年1月1日之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是不能就算二倍工资的。

二、如何计算员工工资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目前我国的节日假期为11天,职工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办法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为250天,计算公式为: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为62.5天,计算公式为: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为20.83天,计算公式为: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方法为:以月、季、年的工作日×每日8小时。

(二)应发工资计算

平日工资计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所以工资计算过程如下:职工月计薪天数21.75天,计算公式为:(365天-104天)÷12月=21.75天;职工日工资的计算办法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的计算办法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加班工资的计算

《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按照法律中的规定,如果单位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的话,则此时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就包括要支付11个月的双倍工资,同时双方之间也是会视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过有的单位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也不会按照法律的规定赔偿双倍工资,这个时候劳动者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必要时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来提供法律帮助。

结语

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应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最长计算期限为十一个月。对于2008年1月1日前已经用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应在2月1日前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应支付二倍工资。如果单位不按法律规定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甚至委托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帮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