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去世时间:1927年6月2日。字号:字静安,又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所处时代:近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省海宁州。出生时间:1877年12月3日。主要作品:《杂感》《红豆词》《读史二十首》《蝶恋花》《点绛唇》等。主要成就: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关于王国维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王国维的诗词 点此查看王国维的详细内容
《蝶恋花》、《蝶恋花》、《红豆词》、《虞美人》、《颐和园词》、《浣溪沙》、《鹧鸪天》、《读史二十首》、《玉楼春》、《蝶恋花》、《蝶恋花》、《杂感》、《蝶恋花》、《扫花游》、《点绛唇》、《蝶恋花》、《浣溪沙》、《蝶恋花》、《蝶恋花》、《祝英台近》。
二、治学
陈寅恪对王国维史学研究的治学领域和治学方法有明确、清晰的说明。 甲骨研究甲骨文晚清始发现,最早是王懿荣,后来刘鹗刊印《铁云藏龟》,继之,孙治让和罗振玉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 二重证据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三、论著
《观堂集林》二十四卷《观堂别集》四卷《庚辛之间读书记》一卷《苕华词》一卷《静安文集》一卷续集一卷《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一卷《两周金石文韵读》一卷《观堂古今文考释》五卷《史籀篇疏证》一卷《校松江本急就篇》一卷《重辑苍颉篇》二卷《唐写本唐韵校记》二卷佚文一卷《殷礼征文》一卷《联绵字谱》三卷《补高邮王氏谐声谱》一卷《释币》二卷《简牍检署考》一卷《魏石经残石考》一卷附录一卷《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汉魏博士题名考》二卷《清真先生遗事》一卷《耶律文正公年谱》一卷余录一卷《五代两宋监本考》三卷《两浙古刊本考》二卷《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一卷《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二卷《古行记四种校录》一卷《蒙鞑备录笺证》一卷《黑鞑事略笺证》一卷《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二卷《乾隆浙江通志考异残稿》四卷《观堂译稿》二卷《人间词话》二卷《宋元戏曲考》一卷《唐宋大曲考》一卷《戏曲考源》一卷《古剧脚色考》一卷《优语录》一卷《录鬼簿校注》二卷《录曲余谈》一卷《曲录》六卷《都四十三种》一百零四卷
四、故居
王国维故居位于海宁市盐官镇西门直街周家兜,南隔城墙与钱塘江相望,北临市河,现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86年,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在此造这座“娱庐”,于是全家从居住的双仁巷搬来这里。王国维在海宁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故居座北朝南,木结构庭院式建筑,共二进,前为平屋三楹,大门内外分别悬有顾廷龙、朱穆之题“王国维故居”匾额;门厅中央置有王国维先生半身铜像。大厅内陈列王氏一生十二幅画像及其它资料。在门厅之后的寝楼亦为三楹,楼中为厅,有“苍松万年春”图。“寝楼上为王氏学术成就、对王国维评论及书籍、文献、手迹、拓片、照片等展览。中厅悬有沙孟海先生题“广业甄球”匾额,以对王氏博学多才的敬仰。楼后为花园,园内植有花草树木,设有假山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