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去尾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掐头去尾一算,做这件事大约用了三个月时间。
2、这四句是黄安的歌,他掐头去尾的抽了这么四句,倒也应时应景。
3、腌鱼是整条鲱鱼去头去尾后以盐腌制而后烟熏而成。
4、通过以辽河减压渣油为原料,经溶剂萃取对渣油进行“掐头去尾”处理,获得了分子量分布窄、杂质含量少的中间馏分及馏分。
5、胡飞猛的反应过来,怪不得他刚刚老觉得那噬鬼诀里面好像掐头去尾缺了什么。
6、中国潜艇正显然经常在那里训练,找寻日本、韩国和美国军舰去尾随演练。
7、过去讲炎黄关系时,不少学者,引用以上的材料时常常斩头去尾,将炎帝与神农两词拼凑一起,没有仔细考察这个炎帝的真伪。
8、虽然掐头去尾,把一些危险之处淡化,但基本该交待的部分,没有对萧寒隐瞒。
9、斩头去尾,除了锅巴没有饭,存留在他手上的活钱就没余剩下几颗子儿来。
10、智利人吃鱼很奢侈,渔民们将鱼去头去尾去内脏,只留下一小块肉,其他部分从高高的海岸堤上扔到海里,海豹便在那儿快活地享用美食。
11、总之,毛文龙在塘报中汇报的一场和不存在的敌人进行的战斗,被左派大佬掐头去尾,篡改成了“水陆并进截杀返回沈阳的阿敏主力取得一些胜利”。
12、于是掐头去尾,赵彦将自己被偷窃的事情,说了出来。
13、季节商品一溜烟,抓头去尾补中间。
14、螃蜞是一种淡水小蟹,以前人们在闽江边上就可以钓到,用清水养净,除去尾部,加上黄酒,酒糟,味精,糖等加入适量食盐,腌制成咸鲜蟛蜞酥。
15、师傅告诉记者,蓝家的糖粥藕,藕都得用老藕,还要去头去尾。
16、原先计划不过是买五十个左右,后来发现人才远远超编,好不容易掐头去尾留了个整,让我继续精简,实在是割舍不下。
17、帅克蹲在一行的左端;他也钻到这里来了,正津津有味地在读着一块掐头去尾的碎纸片,是从鲁热娜。
18、穷家过年,也要有一点颜色。很多人家养一盆青蒜。这也算代替水仙了吧。或用大萝卜一个,削去尾,挖去肉,空壳内种蒜,铁丝为箍,以线过载朝阳的窗下,蒜叶碧绿,萝卜皮通红,萝卜缨翻卷上来,也颇悦目。
19、而后续的部队,一直都是中国人再登陆,先行跟着中国人走的那个德军团,其实也就是承担着一个掐头去尾的工作罢了。
20、渐渐的,小包装的青鱼干在当地流行起来,而这去头去尾的鱼干利润反而增加了。
21、工作人员麻利地将其去头去尾,切成刺身状的小块,分发给等候已久的顾客。
22、为了净化中国的球市,“斩头去尾”的外科手术是非动不可了。
23、把一个人剥了皮、还掐头去尾高挂在树上,这显然绝不是类似老虎的生物所干的!那到底是什么呢?帐蓬里,吴小文的哼哼声又传入了她的耳朵里。
24、鸡鸭的处理相对简单,去头去尾去掌,只是保留了鸭肫而已,李小白将鸡鸭斩杀成小块,和处理好的羊肘、猪肚等放在一起用绍酒炒制。
25、卷紧了,再用手指捋一捋,用舌头仔细地涂上口水粘好,掐头去尾,把小端放进嘴里。
26、掐头去尾地算一算,这项工程已经超过限期三个月了,为什么还没完成呢?
27、第二,对星鳗这种小鳗鱼来说,剖开去头去尾后和一般鳝鱼的大小相似,但鳝鱼没有鳗鱼这样宽。
28、把这鸡条呢,用整只去头去尾的鸡,分离骨架后,再小心带皮撕出一条条来,那样看起来也是金黄金黄一盘,与其他三菜刚好搭配。
29、虽然经过了掐头去尾等一系列的剪辑效果,但是点击依然一路攀高。
30、守护者将计划掐头去尾的道你用你的计算机控制我为你准备的这台机器打开你的邮箱,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一封报平安的邮件。
31、腌鱼是整条鲱鱼去头去尾后以盐腌制而后烟熏而成。在英国,通常都是早上把腌鱼烤一烤当早餐。
32、不过对于媒体来说,无论李响说什么,他们都能掐头去尾找到能让报纸大卖的诱人标题。
33、不过古人并不是任意使用童尿,还是很有讲究的,如童尿用十二岁以下的童子;童子要忌食五辛热物;男用童女便;女用童男便,童尿斩头去尾等诸多细则。
34、高语新把葱去头去尾,然后从中间撇成两段,切成细丝,然后用同样的刀法切姜。
35、大多数玩家在战斗之后,都对当时的战况密而不宣,偶然有视频流传,也都模糊不清,掐头去尾,很少有高清晰的完整版本。
36、宇典心中一凛,但还是脸色如常的将事情的经过,掐头去尾的给这位师伯讲了一通。
37、从石达开到杨秀清,自己就象是在串老婆舌,把个天国史掐头去尾为我所用。
38、他引用那篇文章时,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影响很坏。
39、一般来说,咱们打伏击都是掐头去尾,对面等分队协同,把敌军分割开来。
40、不论多么大的鱼,在他的手中,斩头去尾,刮鳞剔骨,简直是一气呵成。
41、由于我军执行了上述方针,华北敌人即被我军斩头去尾,一截一截地被各个歼灭。
42、一份三分熟的苏格兰牛排,去头去尾,只留中间三寸。
43、日本皇军中国专家主张把中国史斩头去尾。
44、我于是把唐风的计划掐头去尾,大略的跟他讲了一遍。
45、的皇宫,桌倒椅翻,凌乱至极,刚刚插上的鲜花,有的已掐头去尾,有的已落红遍地,又好像经过一场暴风雨……
46、长字有四笔,变幻送给你:原样的是长假,快乐不掩旗;组合去尾成木字,长假木有真离奇!转身变才字,比才多一撇你还真了不起!祝你长假收获真快乐,上班直摇冲锋旗!
47、先且不顾及真的果否如此,只看这种斩头去尾的作法,可知已包含了不可避免的危机。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