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5:00
什么是延迟策略实施延迟策略的方法有哪些
延迟策略产生的背景 在全球市场中,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的偏好、语言、环境以及所遵行的政府法规的不同,单一产品常常需要有多个型号和版本来各自满足特定地区客户的特定要求。例如,售往不同国家的计算机,其电源模件为适应当地电压、频率和插头型式而会有所不同;键盘和说明书必须适合当地语言;通讯产品由于支持它的通讯协议不同,也会有所差异。
在有些情况下,一种产品的本地化版本的要求是由于政府干预而产生的。
对于运作管理人员而言,迎接这些存在于大多数产品中的、和大量产品种类相关的挑战,日益迫切。 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产品的不同功能和能力,一个产品族也会有多个产品型号。这些不同型号的产品反映了不同市场细分的不同需求,如商务、教育、个人或政府部门的不同需求。因此,在一个产品族里产品数量极其众多并不少见。
此外,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企业必须生产多个版本以应对不同的升级需求,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对大规模定制的迫切需要。 市场全球化、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和技术更新加速是产品种类激增的根本原因。这种“激增”带来多重消极影响。
首先,对预测者而言,预测多个版本的需求简直就是天方夜潭。对于诸如计算机及其外设等高技术产品的预测错误常常超过400%。预测错误导致对一些版本的产品过多预测,而对另一些版本则过少预测,其结果就是一些产品库存过多而另一些则缺货。
在保持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高压之下,许多运作管理人员仅仅选择了一种简单方法预予以应对——尽其所能多存储产成品以备不时之需。由于技术更新相当迅猛,每年由于陈旧过时而核销作废的库存常以千万甚至亿元记。
此外,由产品种类激增带给运作的另一负面影响是,由于企业必须管理大量的产品供货,需要有高额的行政管理开支。产品供货的高复杂度也意味着较高的制造成本,这是由于需要有较专业化的工艺、物料、准备转换手段和质量保证方法。同时,由于不同的产品需要有不同的现场支持物料和技术,因而要保持有效的总体产品支持或高水准的客户现场服务,将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运作问题,企业投入大量资源以提高供应链效率。
这些投资包括:建立可减少定理单处理信息延误的信息网络;使用包括特殊运载工具的快速运输手段;重新设厂以更接近客户;使用更尖端的预测技术;建立复杂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使用各种高效的物料转运和加工的工厂自动化设备。这些措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近些年来,我们看到一种趋势在增多,即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使产品种类的负面影响得到改善。child等人(1991)发现,制造成本的80%、质量的50%、加工时间的50%和业务复杂程度受到产品和工艺设计的影响。
由此,一种“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使流程中形成多个产品的差异点尽可能向后延迟”的策略,即所谓“延迟”策略应运而生。换言之,“延迟”就是在流程下游的某一点(差异点)之前,将不采用特定工艺使在制品转变成具体的产成品。 产品激增一方面使运作管理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在产品和工艺设计,甚而在供应链设计中也蕴含巨大的机遇。实施恰当的延迟策略,可提升供应链的柔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进顾客服务水平。
延迟的概念、内容和类型 “延迟”概念最初是由alderson(1950)在《营销效率和延迟原理》一文中引入的,他将延迟定义为一种营销战略,即将形式和特征的变化尽可能向后推迟。这一概念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于物流和配迟业务。消费品行业也在运用这一理念对顾客定单实施快速响应。
例如,benetton公司存储未染色的服装,直到销售季节开始,可获得更多顾客偏好的信息后才开始染色。其它服装企业,如生产滑雪装的obermeyer公司也使用类似的策略。 我们认为,延迟就是通过设计产品和生产工艺,把制造某种具体产品、使其差异化的决策延迟到开始生产之时。
使一类或一系列的产品延迟区分为专门的产成品,这种方法称为延迟产品差异。一般来说,多个产品在生产流程的初始阶段可以共享一些共同的工艺和(或)零部件,在工艺流程的某一点或某些点上使用将定的工艺和部件来定制加工半成品,这样,一个通用产品直到流程的这一点之后就成为不同的产成品。这一点通常就是产品差异点。延迟的实质就是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使产品差异点延迟。
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所说的延迟“程度”是指产品差异点的相对位置。
延迟策略和实施策略怎么相互配合
、实现延迟策略的条件在说怎么实施生产延迟策略之前,我先来说说什么是延迟策略。咱们就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说延迟策略吧。
要知道,供应链管理当中的延迟策略是这样的企业尽量延迟产品的生产时间和最终产品的组装时间。
换句话来说,企业尽量延长产品的一般性,然后延迟个性化实现的时间。其实,延迟策略的原理也很简单。一般来说,随着预测点跟需求发生点越来越接近,企业对需求量的预测就会越来越准确。而延迟策略正是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客观角度来说,随着时间的延迟,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实际需求的信息,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同时,延迟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预测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和缺货。另外,我们要搞清楚,延迟策略可以减少物流预测的风险。
在传统的物流运作安排当中,运输也好储存也好,都是通过对未来业务量的预测来进行的。如果把产品的最后制造和配送进行延迟,延迟到收到客户订单以后再进行,那预测风险带来的库存就可以减少,甚至会完全消除。但是,现在用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想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必须采用产品多样化策略。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到,产品的多样化就意味着库存的增加。那为了能降低库存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就采取了延迟策略。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实现延迟策略的条件。一般来说,实现延迟策略有三个条件。一个是零部件标准化,另一个是模块化设计,还有一个是流程再造。先来说零部件标准化。
具体来说,实现延迟策略的过程里,企业要把产品的零部件标准化。这样一来,生产产品的时候,企业就可以使用共同的零部件了。别小看零部件的标准化,它可以降低生产系统的复杂程度,增加在制品库存的弹性。同时,顾客的服务水平也能得到改善。
再来说模块化设计。这是说,企业要把产品分成几个子模块,这样更容易把产品组装到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商可以延迟特定产品的组装,从而实现产品差异点的延迟。简单说完模块化设计,我再来说说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的话,主要是把产品的所有制流程分解成两部分。哪两部分呢一部分是共同流程,另一部分是差异化流程。并且,企业要把差异化流程延迟到下游的分销点去生产。
二、延迟策略的形式下面,我想说说延迟策略的形式。这里要注意,不同背景或者条件下,企业实施的延迟策略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产品种类激增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采取的延迟策略有两种。
一种是时间延迟,另一种是形式延迟。再比如说,在响应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企业采取的延迟策略就是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再有,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可以采取的延迟模式有三种,分别是拉动式延迟、物流式延迟和结构式延迟。接下来,我就重点介绍一下产品种类激增背景下的延迟策略,还有响应客户需求前提下的延迟策略。
先说产品种类激增背景下的延迟策略,也就是时间延迟和形式延迟两种策略。其中,时间延迟指的是企业把产品差异的任务尽可能在时间上向后拖延。这里我提到的产品差异任务包括了制造、集成、定制、本土化和包装。
另外,要知道,时间延迟下,备货生产模式逐渐向订货生产模式发生转化。再有,跟时间延迟相关的一个延迟策略叫做地点延迟。当我们把时间延迟和地点延迟合起来以后,就形成了物流延迟。再说回我刚才提到的时间延迟,在实施时间延迟的过程里,存在一个重要的机遇,这个机遇跟实施差异化任务的地理位置有关系。
一般来说,差异化任务可能会在制造厂、地区配送中心实施,也可能会在经销渠道跟客户那里实施。如果差异化任务是在工厂实施的,那这种延迟就叫做极早延迟。但如果差异化任务是在顾客那里实施的,这种延迟就叫做极晚延迟了。
不管是什么样的时间延迟,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形式延迟。其实,形式延迟也叫做延迟。
延迟策略的延迟策略实施的前提
延迟策略能将供应链上的产品生产过程分为“不变”与“变”两个阶段,将不变的通用化生产过程最大化,生产具有通用性的标准部件,当接到客户订单时,企业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过程与交付过程,以不变应万变,从而缩短产品的交货提前期,并降低供应链运作的不确定性,可谓竞争优势明显,是对供应链业务流程的一种创新。但并非所有的产品生产过程都可以采用延迟策略,即延迟策略的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产品可模块化生产。
产品在设计时,可分解为几个较大的模块,这几个模块经过组合或加工便能形成多样化的最终产品,这是延迟策略实施的重要前提;零部件可标准化、通用化。
产品可模块化只是一个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零部件具有标准化与通用化的特性,这样才能彻底从时间上与空间上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为通用化阶段和差异化阶段,并保证最终产品的完整;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实施延迟策略一般会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除非它的收益大于成本,否则延迟策略没有必要执行。如果最终产品的制造在重量、体积和品种上的变化很大,推迟最终的产品加工成型工作,能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和减少库存产品的成本,并简化管理工作,那么延期策略的实施便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适当的交货提前期。
通常来说,过短的提前期不利于延迟策略的实施,因为它要求给最终的生产与加工过程留有一定的时间余地,过长的提前期则无需延迟策略。
如何能够降低配送成本的五种策略
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
它是几个企业联合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配送方式,其标准运作形式是:在中心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各配送主体以经营活动(或以资产为纽带)联合行动,在较大的地域内协调运作,共同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务。
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小生产、零售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即同一行业或在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零售企业单独进行配送的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配送,不仅可减少企业的配送费用,配送能力得到互补,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第二种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的联合,针对某一地区的用户,由于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资数量少、车辆利用率低等原因,几个配送中心将用户所需物资集中起来,共同配送。4.延迟策略。传统的配送计划安排中,大多数的库存是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量设置的,这样就存在着预测风险,当预测量与实际需求量不符时,就出现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从而增加配送成本。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
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一般说来,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①产品特征: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②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③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
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诸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美国一家生产金枪鱼罐头的企业就通过采用延迟策略改变配送方式,降低了库存水平。历史上这家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曾针对不同的市场设计了几种标签,产品生产出来后运到各地的分销仓库储存起来。
由于顾客偏好不一,几种品牌的同一产品经常出现某种品牌的畅销而缺货,而另一些品牌却滞销压仓。为了解这个问题,该企业改变以往的做法,在产品出厂时都不贴标签就运到各分销中心储存,当接到各销售网点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按各网点指定的品牌标志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此缺彼涨的矛盾,从而降低了库存。
请比较生产延迟和地域延迟之间的异同
供应链运作中常见的延迟策略有两种: 1. 延迟生产,或者叫做形式延迟: 2.地域延迟,或叫做物流延迟。延迟生产,是指企业实行一次一单的生产活动,在客户下达确切的订单之前不提前做任何准备工作,在完全获得详细的采购信息之前也不进行任何物料采购。
延迟生产的目的是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或未得到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长时间地使产品处于未经处理的状态。
应用延迟生产的最理想的方式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而生产出大量的标准件或基本件,在收到客户的订单前不对产品进行任何处理,接到订单后再根据产品的最终不同的特性完成相应的加工。地域延迟指的是在一个或者几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点,建立仓库,存储全部产品。只有收到客户订单后,才对库存产品进行分拨配送。使用地域延迟时通常会涉及部件的供应服务,企业将关键部件和高成本部件存放在中心仓库,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及时获取所需部件。
在获得客户需求后,中央服务中心接收到用电子方式传输的订单信息,进行相应处理,然后使用高速、可靠地运输,将产品直接送到客户手中。这种方式既能够减少整体库存投入,同时又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总而言之,延迟生产和地域延迟的核心都是在客户下达明确的订单后再进行操作,为摆脱预测型商业模式的束缚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
企业确定具体选择哪一种延迟方式则取决于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如总数量、价值、竟争策略、规模经济及快速可靠的交货等。在供应链运作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今天,企业可以将两种延迟方式结合起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