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8:23
在清朝末年,湛江市霞山区,一个昔日的小渔村,海边仅有一个名为海头小港的地方,供民船停泊。渔民在此交易水产,乡民则携带柴米等日用品前来交易,潮涨潮落形成了简陋的市场。渔民们在海边建有“海生宫”庙,作为祈求海上平安的场所,这是霞山区早期的重要建筑之一。当时,这片区域并无确切的地名,周边村落如谢屋、霞山等零星分布,统称为海头汛,属于雷州府遂溪县管辖。
1899年,法国强迫清*将包括霞山区在内的广州湾(旧称湛江)划为租界,设立东营和西营两个军事区域,西营作为法国殖民统治的行政中心,因其位于兵营位置,故得名。为了纪念其战舰“白雅特号”,西营也曾被称为“白雅特城”,但民间习惯称为西营地名。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西营成为湛江市辖区,直到1956年,霞山村旁的*、市人委行政机关仍设在西营。
随着新中国成立,人民要求消除殖民地烙印,1957年1月1日,西营和东营的名称被取消,西营并入“湛江市”名下,而东营更名为麻斜。然而,这个更改带来了不便,因为西营地理位置重要,位于*市*办公大楼附近。1958年6月30日,经过省人委批准,霞山村的地理位置被考虑,西营最终改名为霞山,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见证了霞山区的发展历程。